工人洗手染紫河涌 企业被罚19万
部门提醒:企业要加强生产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并实施雨污分流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志健通讯员黄嘉伟报道企业工人作业后洗手,清洗附着手部的水性涂料后,洗手水经管道排入河涌,能把河涌染成紫色?这并非夸大事实,而是里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近期处理的一起典型案例。最终,该企业因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水污染物的违法行为,被罚款19万元。
企业废水致河涌污染
早前,里水某企业的手工刮平线工人作业后,手上沾附了部分水性涂料,于是使用消防栓洗手。含有水性涂料的洗手水经厂内雨水渠排入附近河涌,导致该企业雨水井及附近河涌水体均呈淡紫色。
里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委托检测公司对该企业的雨水渠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显示悬浮物超标42.5倍,化学需氧量超标7.8倍,氨氮超标1.793倍,色度超标0.667倍,磷酸盐超标3.37倍。
执法人员责令该企业委托环保服务公司对雨水渠及河涌内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清理,同时向该企业出具《责令改正决定书》,要求其为员工设置专门的洗手池,洗手水经收集后委托废水处理公司外运处理,并将所有外部水龙头拆除。企业也因该违法行为被罚款19万元。
据介绍,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里水某企业的浸色池与清洗池位于同一个生产车间,产品完成浸色工序转移到清洗工序的过程中,部分废水滴漏在地面,再通过厂内自建管道流向雨水井,最终排入附近河涌,导致该企业雨水井及附近河涌水体均呈土黄色。
里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委托检测公司对该企业的雨水井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显示,悬浮物超标8.22倍,色度超标3.27倍,化学需氧量超标0.67倍。执法人员责令该企业委托环保服务公司对雨水渠及河涌内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清理。该企业也因此被罚15万元。
严惩涉水企业违法行为
一直以来,里水将打击违法涉水企业作为治水攻坚的重中之重,针对涉水企业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采取了坚决措施,展现了“零容忍”的执法态度。2024年以来,里水共对11家违法涉水企业立案处罚,涉及超标排放、私设暗管、未启动应急预案等环境违法行为,处罚金额累计达到357万元。
对于查实的违法行为,里水采取了严格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依法处罚等,确保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惩治,维护了河湖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
同时,里水推进河湖“四乱”整治工作。今年7月至今,累计清理非法占用河道约260米,拆除违法建筑约2150平方米,清理乱堆垃圾、杂物等约380平方米。此外,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0余次,通过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河湖面貌,确保河湖生态安全。
里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强调,企业要加强生产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生产车间地面采取相应的防渗、防漏、防腐措施,车间要实施干湿分离,罐区和一般废物收集场所的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一般废物收集场所还要采取防雨措施。同时,实施雨污分流,妥善做好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的处置,原则上只允许设置一个污水排放口和一个雨水排放口,并设置采样监控井和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