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朗沙社区打造“诚信积分小屋”,通过积分兑换物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积极性
以“小积分”撬动乡风文明“大变样”

■朗沙社区环境优美。

■“诚信积分小屋 ”吸引不少居民来兑换物品。

“今天兑了米和油,没想到社区这么给力!”狮山镇朗沙社区下罗沙经济社居民芳姨兴奋地说。自8月6日朗沙社区“诚信积分小屋”试运行以来,每天都有居民满脸笑容地走进这里,拿着手中的积分兑换心仪的物品。
“诚信积分小屋”是朗沙诚信系统建设今年的重头戏。该系统自迈入4.0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心打造“诚信积分小屋”,通过积分兑换物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的积极性,厚植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
“积分小屋
”兑出文明新风尚
“诚信积分小屋”位于朗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表荧光绿+红的VI非常醒目。小屋面积约30平方米,一进门是一个志愿服务前台,旁边就是琳琅满目的物品区,纸巾、牙膏、垃圾袋、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彷如一个小超市。
“用积分换东西,既不花钱,货也好。”不少居民“选购”后都纷纷点赞。
所谓“诚信积分小屋”,就是在朗沙乡村治理和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打造了“笋乡诚信创熟联盟”小程序,居民可以用该小程序发放的“创熟积分”,到小屋兑换相应物品。
“创熟积分”的积累,来源于社区、企业、志愿服务队伍等在小程序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朗沙居民(含新市民)报名参加即可获得上述积分。按照朗沙规划,未来居民还能微信登陆小程序,在线上商城进行积分礼品兑换。
不仅如此,朗沙还链接了多个商家,制作“联盟商家地图”,居民日后在线下可就近选择“创熟联盟商家”使用积分。目前联盟商家预计率先“开通”一家超市和一家药店,未来将纳入更多不同类别的商家,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实用的服务。
“积分兑换的物品虽然并不贵重,但代表了一种荣誉,能让过去‘袖手看’的旁观者,变成现在‘动手干’的参与者。”朗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罗德昌表示,居民在享受积分福利的同时,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收获了参与乡村治理的成就感。
这种直接以物质奖励激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之举,释放出乡村建设源源不断的活力。可以说,朗沙用“小积分”撬动了乡风文明“大变样”。
诚信系统跑出“信治”加速度
一头连积分,一头连民心。“诚信积分小屋”带来的不仅是基层治理之路的畅通,更重要的是让朗沙诚信系统建设有了完整的闭环。
朗沙常住人口约1.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约1万人,复杂的人口结构导致社会治理难度大,各种衍生的社会问题高发。6年前,朗沙谋划搭建以“诚信”为基底的社区管理体系,通过出租屋“三色宜居标识管理”和诚信红黑榜奖惩机制,拉开了诚信系统建设的帷幕。
经过实践,该系统不断成熟。2022年,朗沙推出“诚信治理3.0系统”,围绕“一个核心四大功能五大机制”,设计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企业管理、执行管理、数据库、服务中心预审6个模块,以“积分化+数字化”为智慧手段,继续探索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从这个阶段开始,“积分”成了朗沙社会治理的关键词。“村规民约的每个管理事项,都以不同的积分去体现,每年每个户籍村民都拥有600分,用积分去实现村规民约的落地执行。”罗德昌表示,村规民约“积分化”后,简化了问题处理的机制,开展基层工作更便捷。
今年,朗沙诚信治理系统迈入4.0,主打“诚信建设+创熟共享”,将新市民一并纳入管理,创新用“创熟联盟”牵引创熟社区的打造,越来越多个人和企业加入到朗沙多元治理新格局中,成为朗沙“奋进百千万”的一股重要力量。
历经6年打造,朗沙成功以“信治”带动法治、德治、自治全面提质增效,让社会文明共治蔚然成风,成为南海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
“数智”建设赋能治理现代化
“信治”让朗沙面貌大变样,“智治”则让朗沙服务更高效。
目前,朗沙正提速建设综治应急中心,探索“1+N+应急分队”基层应急治理方案。“1”即打造一个综治智慧大屏,接收各种智能报警信息;“N”即社区内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智慧烟感(气感)和老人应急服务设备等信号点实现全覆盖;“应急小队”由治安队和消防人员组成,24小时执勤,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据介绍,朗沙约400栋出租屋已100%安装视频门禁。智慧烟感(气感)等物联网设备正逐步在出租屋和企业等特定场所安装,能第一时间采集烟雾警告。老人应急手环也进入试用阶段,可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
以上所有信息悉数接入综治智慧大屏,关键数据通通可视化,形成从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到应用的数字平台,进一步打通了基层应急治理的“神经末梢”。
依托“积分化+数字化”,朗沙的治理效能整体提升80%以上,越来越多党员带头参与、主动谋划社区建设,10个经济社全员动员,支持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如今在朗沙,从社区到经济社,党群关系、邻里关系、文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充满文明向上、共建共享的正能量,一条治理强、乡风浓、人心齐的“朗沙路径”呈现眼前。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世聪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世聪彭燕燕通讯员罗志烽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