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7月2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上积极发挥作用
    • 扩大基层“朋友圈”“联”出红色新引擎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及学习辅导材料在京首发
    • 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佛山交出高分答卷
    • 南海再签3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额超20亿元

    第A02版:要闻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佛山交出高分答卷
    • 52岁的“第一舦手”带领叠北飙向C位
    • 心系项目办实事企业感谢送锦旗
    • 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第A03版:经济

    • 3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丹灶
    • 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赋能”
    • 亮出拳头产品寻求合作机会
    • 企业家进高校交流抛出求才“橄榄枝”
    • 今年上半年南海查处4起涉嫌传销违法行为

    第A04版:经济

    • 沉稳!企业安心做研发活力!新兴产业加速跑
    • 文旅经济“热沥”足释放暑期消费新活力
    • p38

    第A05版:镇街

    • “美丽庭院”美到家方寸地成“聚宝盆”
    • 灯湖上空晚霞艳
    • “非遗+研学”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 夏日送清凉关爱劳动者
    • 球场口角致受伤需承担赔偿责任

    第A06版:镇街

    • 百年慈善地标迎新生
    • 大学生帮“带娃”为小朋友暑假充能
    • 及时消除“马路陷阱”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 p41

    第A07版:视野

    • 巴黎奥运会亮点先睹为快

    第A08版:天下

    • 高校专业调整透露怎样的人才培养新动向?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6:镇街

九江万善堂修缮项目启动,各界踊跃捐款

百年慈善地标迎新生

2024年07月25日

■万善堂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1万元”“1千元”“30元”“10元”……近日,“大爱九江万善流长”九江万善堂修缮项目启动,众人纷纷献出捐款,引发“全民善举”热潮。自万善堂修缮项目获得公开募捐批准开始,不到一个月时间,线上线下参与捐赠近250人次,其中1万元以上的认捐单位(及个人)达到41个。

126年前,九江一众侨胞、乡人捐资创办了万善堂,开展赠医施药、施衣施粥、赈粮赈灾等善事活动,这座慈善机构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是一方精神的寄托。

如今,万善堂在热心乡亲的支持下,即将焕然一新,重燃慈善之火。九江镇以修缮为契机,将其改造成为多功能的历史和慈善文化展示场所,及慈善公益服务的枢纽平台,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延续它的慈善使命。

全民聚力

一次跨越126年的慈善文化回响

万善堂坐落于柏园横巷,历经百年风雨,这所汇聚九江乐善精神的地标建筑,如今已成为危房。

“万善就是做一切善事,包括开展赠医施药、施衣施粥、赈粮赈灾、留医接生等善事活动。”在启动仪式现场,九江镇地情研究专家陈品良介绍了万善堂历史。3年前,他就开始收集整理万善堂历史资料,了解到许多感人的故事,希望通过此次修缮,唤起大家心中对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敬畏,并将这份慈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万善堂是我们祖辈节衣缩食捐资而建,用于开展各类善事。”广东瑞安房地产基金发起人邓锡华表示,修缮万善堂不单是某个人的事,应该是全社会的事,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万善堂修缮好,传承慈善精神。

据了解,九江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万善堂按原有的形制进行修缮,重新设置出入口,使整体建筑与前面空地形成合院,赋予建筑及场地新的文化功能,内部展示万善堂独有的历史文化记忆,整体达到活化利用、传承文化的时代意义。

老时庵先生后人、受助者后人、万善堂周边邻居、广东瑞安房地产慈善基金、南海区内地港人联谊会九江分会、九江镇归国华侨联合会、各商协会、各村(社区)等各类人群、单位都积极发动和大力支持。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慈善行动,目前仍在持续,参与人数和捐赠金额仍在攀升。九江正激发市民刻在骨子里的慈善精神,让“人人可慈善,处处皆公益”成为现实,让乐善、文明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小镇大爱

乐善精神塑造城市独特气质

据史料记载,万善堂创立后,其经济支撑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捐赠,得到了黄季雅、黄六闲、吴伯玑、冯香泉、邓肇坚、黄伯始等众多海内外乡亲大力支持。九江不少著名医生都曾经坐堂及获得医席,在这里求医问药无需繁琐的手续,不分地域、性别、年龄,一律平等对待。

“患者只需自报家门,便能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万善堂受惠者黄钜昌回忆说,那时一大早便有二三十人在候诊,看病时领取一支“竹筹”,作为挂号标记。

据附近的老人冯培枝回忆,除了治病救人之外,万善堂还开展施衣施粥义举。1950年,当时7岁的冯培枝由于家里没有食物、饥肠辘辘,就去万善堂领取食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个场景,都感动万分。

虽然万善堂暂时破败了,但庆幸的是,九江镇与爱同行、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传承下来了。

“万善堂孕育和见证了九江医院的诞生和成长,是九江医院最初的发源地,九江医院将借助万善堂这个历史坐标,继续传承当年赠医施药的初心。”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威则表示,医院将从赠医施药等方面入手,依托万善堂开展健康保健及疾病预防科普知识;集约医疗资源开展义诊活动;推出治未病“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活动。

九江慈善会理事长霍丽嫦表示,万善堂修缮完成后,将对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今后将成为展示慈善九江的一扇窗口,成为见证九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乐善品牌

点滴善举擦亮慈善城市名片

积德行善,与九江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这片热土,数百年来善举从未间断。

2023年,九江修缮了万安善院,被评为南海区中西部片区首个慈善文化地标。日前,万安善院又成为第一批“佛山市南海区地名文化研学基地”,这是对九江打造乐善品牌的认可。如今,万善堂修缮的启动,再次表明九江人用行动践行向善、行善、扬善的乐善精神,展现出乐善九江的恒久生命力。

九江素有“儒林乡”之美誉,在幸福儒林乡建设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九江人不忘为家乡奉献爱心贡献力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九江镇在世界各地的华侨超20万人。一代又一代的华侨从这个古朴繁华的古镇走出去,遍及世界各地,而在他们心中,儒林之乡的精神传承及沉淀在心中的乡情永远是挥之不去的精神牵挂。不少九江乡贤将心留在故土,将情牵于桑梓,从赈灾扶贫到设立基金会,从造桥修路到回乡投资,即使万水千山也割不断浓浓的爱国爱乡情怀。

让慈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强化全民慈善的理念,推动“人人皆可慈善”的观念深入民心,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个性化慈善需求,九江镇大力发展冠名基金,吸引了更多热心企业和人士设立冠名基金。关爱长者慈善基金、儒林教育发展基金、仁爱医疗发展基金、吴绮兰奖学基金、永恒头盔慈善基金等,涵盖助困、养老、教育、医疗、奖学、防疫等方面内容,“乐善”队伍不断壮大。

九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乐善精神是根植于九江人血脉里的文化。“万善堂与万安善院就像双子灯塔,其乐善精神在每一代九江人中传承发扬,是乐善九江的精神内核。”九江镇党委书记罗淮东介绍,希望万善堂修缮成功后,能够继续成为传承九江乐善精神的文化地标,让老一辈的九江人来到这里,可以找到共同的记忆;新一代的九江人来到这里,可以找到九江乐善精神的根与魂。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沈芝强朱明菲通讯员康秀明刘颖君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