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端午大考“叠之泉”顶住了
桂城打好叠滘绿水保卫战,保障顶流大赛载体的良好水质

每年端午节,桂城都备受瞩目。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叠滘龙船漂移,今年酷炫惊险的赛事吸引了全网近34亿人次关注。作为这场顶流大赛的载体,叠滘的河涌被人们称为“叠之泉”,水质好不好,尤为关键。
叠滘水质好不好,“扒仔”最有发言权。“今年无论是夜练还是比赛,叠滘河涌的水质都很不错。”在今年大赛中因急速过弯落水而意外走红的舵手、庆云队队员黄元斌竖起大拇指说。
知难而进敢挑战
6月11日,为期4天的桂城叠滘龙船漂移大赛落下帷幕。在颁奖环节,龙船队的运动员相互泼水庆祝,水花怒放飞溅着欢乐与幸福。
“以前叠滘水质的确不理想,我之前的朋友圈头像是一张扒龙船的照片,朋友笑说船桨划起的水都是黑的。”桂城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从15岁开始参加扒龙船,几十年来,扒着扒着水变黑了,扒着扒着水又变清了,在船桨的抬起和下落间,绿水再生激活着新时代的乡村生活。
与珠三角大多数乡村一样,叠滘河涌污染成了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棉纱、五金等厂企贪图方便,不断往河里排放污染物,导致叠滘河涌的水又黑又臭。恶化的河涌水质既对周边居民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严重影响了龙船赛事的举行乃至传统民俗的传承。“船桨舀起来都是黑臭的河水,很多人都不愿意再下河涌。”庞朝汉说。
尽管桂城早已开始叠滘片的治水,但一直困难重重,其中截污问题是叠滘治水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农村自建房大多都是“一条水管到底”,没有污水收集管,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涌,又因河涌与民居距离太近,难以推进污水管加装工程,导致陷入两难的尴尬局面。
凭借“宁可煲烂,不准扒慢”的龙船精神,桂城加速推进叠滘治水工程。高质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叠滘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龙船赛区)、桂城雨污分流改造示范巷、洗涌、叠北社区截污挂管改造工程……一系列得民心的治水工程的推进,让叠滘片区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端午盛宴开始前,桂城已早早打响叠滘绿水保卫战。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深谋划、强统筹下,桂城河长办(治水工作专班)协同应急办、市政办、城市运维中心、水利排灌养护站、叠南社区、叠北社区等,结合天气情况,完善叠滘水质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叠滘河涌水安全、水环境进行充分研判和精准调度管理。
为保障龙船队端午夜练的河涌水质,桂城自4月起启动叠滘龙船漂移赛区水质保障工作。对前期发现的暗涵混错接、过河管渗漏、底泥上翻等问题,一一做好了风险点摸排及处置。
桂城治水人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对泵站及周边管网低液位运行的管理,对排水管网、拍门的全面检查,对河面油膜、垃圾的打捞和处理,对沿线居民的排水管理和引导……以绣花功夫把治水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今年,叠滘河涌治理的一大突破在于底泥修复。由于底泥的净化降解能力退化,加上河涌平均水深最高时仅1米,龙船比赛期间船桨和船体的运动会将河床的底泥搅动翻起,导致水体呈现黑色。桂城通过微生物治理技术,促进水环境内源生态修复,改善和提升底泥和水环境,让“扒仔”的体感和观众的观感都有了显著提升。
叠滘治水在路上
在党建引领下,叠滘越来越多群众用行动守护河涌,龙船队“扒仔”、青年团员、志愿者和亲子家庭纷纷加入到护河行动中来,更将护河变成了生活习惯。
桂城小学生叶宸玹、郑镓怡定期参加叠北小候鸟驿站的活动,与同伴一起了解叠滘水乡文化、巡河护河,守护美丽家乡;来自叠南陈丰村的刘业漳为家乡的发展出力,每周举行龙船文化亲子游,传播护河理念;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治水政策,广泛收集村民的改造需求……
端午节的喧嚣已落幕,但叠滘治水永不落幕。接下来,桂城将通过实施叠滘片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公共空间海绵化更新,提升叠滘片区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水乡风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探索历史风貌与现代海绵要素深度融合路径,助推“百千万工程”。
叠水焕新颜,绿水润人心。一场叠滘绿水保卫战,一头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连着“挺进千亿”的坚定信念,为桂城的出圈出彩贡献绿美力量。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曾蓉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曾蓉许佐锋吴金骏通讯员李宽欧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