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镇沥雄社区:
用好“创熟”法宝 让“有邻”变“友邻”

■沥雄社区定期开展网上市民议事厅,让居民提建议。社区供图
“以前遇见邻居,既打不上招呼也说不上话,现在不一样了,见面都能聊几句。”家住沥雄社区的张阿姨多年前随子女落户大沥。刚来小区时人生地不熟,她时常萌生回老家的念头。但随着社区“创熟”工作的开展,张阿姨不仅找到了玩伴,住得也比以前舒心多了。
不光是张阿姨,在沥雄社区辖区的新型小区里,不少居民都感觉到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熟络了。
目前,沥雄社区借着“楼栋邻里日”计划和各类议事平台,越来越多小区“敲开了邻里之间的大门”,让更多居民在互动中感受融入“大家庭”的快乐。
开展“楼栋邻里日”
居民走出“小家”服务大家
“我建议谁使用场地,就由谁负责清洁恢复场地,保持场地的整洁。”不久前,一场关于“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议事会在领地小区社区用房内举行。小区居民代表张先生对空间的使用管理提出了建议。
在沥雄社区,将社区用房开放给居民使用的小区,并不止领地小区一个。在“社区用房一定要活化起来,居民才能凝聚起来”的理念引领下,社区党委通过统筹多方资源,已把6个新型小区的社区用房打造为“创熟”阵地,面向居民投入使用,也为邻里关系的凝聚腾出了位置。
空间腾出来了,又该如何让小区居民走出家门,来到“创熟”阵地碰碰头、聊聊天?
“楼栋邻里日”计划成为沥雄社区的新尝试。社区希望以楼栋为单位,以亲子家庭为着力点,以居民骨干为桥梁,立足于居民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楼栋邻里服务,让原本陌生的邻居们聚在一起,让大家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从而打破邻里关系的“僵局”。不仅如此,社区还鼓励小区居民通过共同协商的形式,对这一“创熟”阵地进行维护管理。
如今,一个个成功活化的公共空间不但成了小区居民“聚脚点”,也成了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创熟微阵地”。为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沥雄社区还链接多方资源,在这些小区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形成了“红色服务日”“楼栋邻里日”“童眼看国华”公益微创和“社区基金公益集市”等服务品牌,让居民们有了更多相互了解合作的机会。此外,社区党委还在开展的服务中培养党员骨干和居民骨干,为“创熟”育好骨干“苗子”。
打造议事平台
“家中”大小事大家协商定
要在社区内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创熟”大家庭,还需让更多居民从“观众”变成“主角”。
如何破题?从2018年开始,沥雄社区打造“1+N”的10分钟党群创熟服务圈,将创熟触角延伸到各个小区,把每个活动空间都建设成联系、服务、动员、组织群众的社区党建阵地。此外,社区党委还在这一年率先开设并启动“网上市民议事厅”栏目,通过每月固定时间举办一期,将社区公共事务放在线上与群众近距离沟通,引导居民有序发声,更好地听意见、解难题。
如针对老旧小区外墙剥落的问题,社区党委经过与居民多次议事协商后,通过“社区出资+项目创投+居民自筹”协同多方的形式,结合区、镇和社区等多个项目的“东风”,在社区公共空间、旧区绿化、适老化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实现老旧小区“逆生长”。
同时,社区党委还会关注线上议事评论区中表现突出的居民,注重后续加强对其的联系与培育。此外,社区党委还有导向地带动参与过线上议事的居民骨干参与小区议事、策划志愿服务、参与公益创投等社区治理活动,以此强化居民骨干的“主人翁”意识。
在党员、楼长、居民骨干等“创熟领头雁”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的参与热情被点燃,他们主动参与“线上议事”,加入“线下融合”,加入到“家中”大小事的协商中。
如在碧桂园华府小区开展的两期楼栋微创投中,小区党员、居民骨干自主围绕楼栋公共事务调解、邻里关系凝聚、文明小区氛围倡导等方向进行了策划,合计开展6场服务活动,累计服务200多人次。
“以熟创熟”,沥雄社区还希望社区可以变得更“熟”。接下来,社区党委将坚持“创建熟人社区”的理念,进一步活化“创熟”阵地、搭建参与平台,以活动不断凝聚人心,让“陌生邻居”成为“亲仁善邻”“家人朋友”。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