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书生气 沾满“泥土香”
南海全域土整干部攻坚一线的365天

■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拆除现场。 (资料图)

■张海燕为省自然资源厅调研组介绍项目情况。 (资料图)

■吴丽君与同事们在村居做政策宣讲,沟通腾退事宜。 (资料图)

■选派干部代表何一文作工作汇报发言。

有志而来,满载而归,青春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绽放。
3月27日,南海区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23年度选派干部工作总结会。把时间拨回2023年3月28日,28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选派干部,以斩钉截铁之势到各镇街报到,从办公室走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攻坚战最前线。
从工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办公室到项目一线……时序的更替,这批选派干部将青春写在南海改革大地上,与“全域整治”共度“春夏秋冬”,在“相遇、相识、相守”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融入群众、解决难题、高效工作,成长为一名沾满“泥土香”的年轻干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南海来说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关乎南海产业空间、生态环境、城乡形态、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关乎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65天里,这批选派干部们用行动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定可以!”
01 走上新赛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一大抓手。此前,南海区获批成为广东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
改革是南海的根和魂,是南海最大的看家本领。对于南海而言,持续推进土地攻坚,不仅是解决土地空间不足、碎片化等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南海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广阔舞台上,让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命题。
继2022年南海区选派首批29名干部奔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2023年3月28日,第二批28名选派干部披上征衣,奔赴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练兵场。
号令起,南海雄师出征。和以往的干部交流相比,这项围绕土地“做文章”的选派,更加突出需求导向,这支队伍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特点。
“我很幸运,在人生正青春的时期见证了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巨变。”褪去书生气,染得泥土香,“90后”的麦艺钟作为年轻一代的“雄师”代表,在基层锻炼中实现了自我的“破壳”蜕变,在青春与基层的“双向奔赴”中遇见了最“燃”的自己。
“万事开头难,首先碰到的困难是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派驻西樵镇前,李承刚从事的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第一次“跨界”与土地打交道,面对建设用地复垦复绿及新增耕地任务,他迎难而上,自学政策文件、借鉴前辈经验,自我加压“补课”。
“几个星期连续每晚都加班到深夜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罗高波是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宅基地管理股副股长,在选派到区整治办政策审改组前,曾跟进集约农用地工作。一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变“选派”为“本职”,积极推进集约农用地、房券等政策优化完善,在一次次实践与挑战中不断成长。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艰辛、漫长、细致的过程。南粤大地上,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尝试正在铺开,南海正把干部人才作为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变量”,逢山开路,化解难点,攻坚必克。
02 探出新思路
一年接一年,一批接一批,从各个岗位被选派的南海雄师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场上拼出了热辣滚烫。
从这两批选派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干部的情况看,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技能、不同经历的人才对南海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找准切入口,将“走好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
村民、业主从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最后建立起对选派干部的信任。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面对村民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选派干部坚持用心用情为群众解难题。
神经外科医生出身的李培开,加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一线后,为了推动九江镇南方社区碎布市场建设用地腾退复垦项目落地,他带头动员宣传,过程中他抓住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解读和改造方案宣传两个关键,重点阐述改造前后的对比,巧用全面、详细、清晰的数据来说明项目改造后带给村集体、村民的经济效益,激发支持改造的内生动力。
聚焦新领域,用探索创新的思维应对复杂局面。
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并非易事,很多土地还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也给选派干部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干部们主动改变以往线性、保守的工作思维,用探索、创新、甚至合理试错的开放性思维来应对复杂局面。体现最明显的,是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经验和协调能力,为一个又一个项目打通了阻力。
南海区人社局干部吴丽君被派驻到里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逢涌项目是她在里水接触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集地券、房券、绿券于一体的示范性项目。因涉及租约、村界、资金等问题,项目推进缓慢。为此,吴丽君与同事们多次联系区镇两级相关部门探讨解决方案,项目最终通过区专题协调会明确了房券兑换面积和分割方式,并与南海农发行紧密配合,打通新旧地块的融资路径等,助推项目进入腾退程序。
跳出“全域整治”,谋划更长远的未来。
腾挪出新空间,把土地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让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让外来优质项目快速落地生根,这样的南海才能迈向充满更大挑战的明天。
选派干部们深谙这一道理。作为选派到大沥镇的干部,黎剑灏围绕“项目为王”开展工作。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过程中,问题迎面而来,他坚持带着问题找“答案”,学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和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工作技巧,继而又回到项目进程中,形成“以干带学,以学促干”的动态循环。
在黎剑灏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大沥镇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推进零散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全年推动摘牌产业项目16个,尽显大沥“加速度”。
……
在基层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选派干部们正逐步把自己对政策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信息、项目等方面的资源,转化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
03 干出新作为
跨界、破圈、成长——被选派的南海雄师这一年如何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找到“用武之地”?答案就写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新南海中,一批产能落后的村级工业园被腾退出来,重新整理的建设用地上,一个个现代化产业项目正拔地而起。
他们勇于跨界,奔赴基层一线跑出“加速度”,是挂职单位和派出单位的桥梁纽带。
居委会、村屋前、榕树下,一切可与村民聊天的地方,都是选派到丹灶镇全域土地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的张海燕的“移动办公室”。
选派之前,张海燕在狮山镇卫生健康办公室工作。短短数月,她链接各方资源,参与接待调研超30次,并多次担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讲解员,实现了从医疗线到土地线的“跨越式”转变,成为擦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金招牌的“最佳宣传员”。
同样离开熟悉的业务工作,选派到桂城工作的何一文,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自己的“三板斧”——看数看图看现场、走村走户走部门、周会月会季度会。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惠及群众的工作,关系到区域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何一文的破局之道就是先“熟悉”起来!从项目名称、数据、标注地图位置去熟悉,走村走户走部门,强化整治工作推进力度。去年桂城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办的任务目标顺利完成,为南海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他们打造亮点,工作“破圈”又出彩,是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宣传员”。
即便时间已过去几个月,选派到区整治办整备实施组的郑钦耀,对狮山镇永安村拆旧复垦复绿项目获得融资资金1亿元的“战斗”记忆犹新。
一直在九江负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郑钦耀,一开始认为“换个地方继续战斗”轻车熟路了,没想到狮山镇永安村拆旧复垦复绿项目在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上开始出现各种棘手的问题,给项目推进带来不小的挑战。
“路是人走出来的”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郑钦耀和同事们积极协助开展融资业务培训会、融资推进会,成功为此项目获得授信的同时,也吸引金融机构纷纷前来对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选派干部郭宏滔身边。
从工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办公室到项目一线……选派干部郭宏滔奔赴狮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战场。他和同事们深入一线攻坚狮山镇永和村400亩、狮岭村90亩、龙头西鸦村120亩的新增耕地任务。短短1个月内,累计推进狮山镇新增耕地任务数超400亩,还协助狮山惠农公司获农发行融资达6.4亿元。
只要心往一处想,力就能往一处使。郭宏滔还通过“线上”宣传拓渠道、“线下”动员造氛围,灵活运用微信、短视频等宣传载体,推出各类省市区镇级聚焦狮山全域报道超60条,阅读量超100万,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出彩“破圈”。
从一批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雄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南海的用“人”之道,让各类人才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场景、发展气候和干事平台。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是广东省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之年。大家期待,各路人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南海高质量发展中找到用武之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婷柯凌娜戴欢婷通讯员孔娅唐可欣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