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民生产业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南海创新民政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者领取
“智慧养老卡片手机
”。

■春节期间,南海组织困难家庭青少年开启一场特别的“研学之旅”。
2024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有实打实的举措和投入,也要有一体化的布局和创新。
南海民政工作如何发力?这事关南海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民生幸福。日前,南海召开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对此做出了部署和安排。
“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思路,培育民生产业新质生产力。”南海区副区长黄智斌要求民政干部用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发展民生事业培育民生产业新质生产力,以民生产业的发展反哺民生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做优服务 “兜底民生”成效显
一座城市的民政工作水平,往往从“兜底民生”工作成效看起。
2023年,南海全年共发放救助金6364.19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22年的1180元/人月调整为1200元/人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22年的2721元/人月调整为2853元/人月;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共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2464.7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54.27万元……各项兜底民生数据,体现了南海对民生工作的重视。
把社会救助兜底服务做精、做细、做实,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众多民政干部的用心服务。
活跃于基层的南海“双百社工”,用脚步丈量社区,走街串巷与村(社区)群众“混脸熟”。南海还创新“慈善+社工”融合发展机制,精准匹配政府救助和社会慈善公益资源,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帮扶、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等精细化服务,推动兜底民生救助服务从物质救助向“物质+精神”双重救助的转变,有效打通了民政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保障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南海民政工作的重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托养、居家无障碍改造、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服务,2023年南海共审批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金3100多万元,带动扶持4800多名残疾人就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0%。
创新服务公民“身后事”一站式联办事项,减少群众“多次跑”“多处跑”。2023年,南海户籍和在南海办理居住登记人员免除殡葬基本费用共7907宗、717.41万元。
一个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高度。南海救助工作持续加大巡街力度,及时为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安置及救助,切实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和困难群体合法权益。2023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56人次,接送受助人员返乡169人次,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
革新升级 养老更智慧社区更善治
养老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关键要事,也是体现城市温度、彰显共同富裕核心要义的发展大事。
南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6万人,常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5万人。如何应对这超35万人“银发潮”?
“不出社区门,在家享天伦。”这是很多老年人理想的养老生活。在南海,一个智慧服务平台、一张四级智慧安全守护网、两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步实现养老服务智慧化、均衡化、标准化、专业化“四化”的“1124”智慧养老新模式,正把这种理想带入现实,让老年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
此前,腾讯捐赠4万台“智能卡片手机——银龄守护卡”免费送南海长者,“银龄守护卡”集一键求助、紧急应急、远程问诊、实时定位、轨迹回放等功能于一体,首批1万台将于今年分批发放,全方位守护老人的安全生命线。
创新远不止养老事业,社区治理品牌“创熟”工作更是出圈出彩。南海“创熟”以示范阵地、示范社区、示范案例、示范标兵、示范品牌五大示范工程开展全域“创熟”,挂牌“创熟”服务工作站164个,累计培育“创熟”骨干、楼长、巷长、街长等12000余名,解决社区共性问题约21000个,化解邻里矛盾纠纷25万件次。
拓宽思路 培育民生产业新质生产力
“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思路,培育民生产业新质生产力。”会上,南海区副区长黄智斌要求,在推进民生事业的过程中,民政干部要用新的发展理念,以民生产业的发展反哺民生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过去一年,南海民政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新一年的冲锋号角再次吹响。南海区民政局局长陈的对新一年民政工作做了部署:要破除思维局限,以份内事心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坚定实干步伐,把爱民责任心落实到为民责任状;要拓宽能力边界,以跳起来够得着的自觉推动民政服务创新。
2024年,南海民政将顺应市民新期待,把握时代新趋势,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推动民政工作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在新时代拼出南海民政的加速度。
数读南海2023年民政成绩
●全年共发放救助金6364.19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22年的1180元/人月调整为1200元/人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22年的2721元/人月调整为2853元/人月。
●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2464.7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54.27万元。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56人次,接送受助人员返乡169人次。
●审批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金3100多万元,带动扶持4800多名残疾人就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0%。
●挂牌“创熟”服务工作站164个,累计培育“创熟”骨干、楼长、巷长、街长等12000余名,解决社区共性问题约21000个,化解邻里矛盾纠纷25万件次。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通讯员莫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