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2月2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 应习近平邀请 塞拉利昂总统将访华
    • 设专项资金全方位扶持总部经济发展
    • 凝聚强大合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 倾听企业需求 给出发展建议
    • 四举措提升工业企业数据保护能力
    •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施行
    • 狮山新春招聘周提供超5000个“笋岗”

    第A02版:要闻

    • 全域打造佛山总部经济集聚区
    • 建总部,来桂城!

    第A03版:要闻

    • 映月湖二期开工建设

    第A04版:要闻

    • 今年推出 55个“扛旗夺标”项目
    •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零直排区”
    • 企业开出近50万元年薪揽才
    • 活化古村作示范发展文旅“百千万”
    • 上好开工第一课做足“六个一”

    第A05版:文化

    • 密集鼓点燃 腾跃狮舞劲
    • 搭平台展书艺促书法进校园
    • 领略灯彩佛山共赏版权精品
    • p26

    第A06版:文明佛山

    • 满城璀璨下的最美“警”色
    • 8个项目同场竞技 展示助残服务亮点
    • 爱心汤圆送到手节日温暖甜在心
    • 吃汤圆赏花灯 老少同乐元宵

    第A07版:视野

    • 让老民俗玩出新花样
    • 广发银行佛山分行开展“行通济”庆元宵金融服务宣传活动

    第A08版:天下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计划今年首飞
    • p41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8:天下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计划今年首飞

2024年中国航天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

2024年02月27日

    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安排近70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90余个航天器,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

    2月26日,航天科技集团在京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并介绍2024年宇航任务整体情况,这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悉,2024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近70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90余个航天器,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年内完成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推进探月四期工程,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实践十九号等多颗民用卫星,满足各行业用户应用需求;加速推进建设航天科技集团“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2024年,航天科技集团研制任务持续保持高强度,将全面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深空探测工程,持续推动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嫦娥七号、天问二号、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等为代表的200多颗航天器研制工作,开展230余发运载火箭组批投产,完成多项商业航天和整星出口合同履约工作。

    据介绍,航天科技集团还将完成多次商业发射任务,并将公开对外发布运载余量信息,向商业用户提供发射和搭载机会,为各类客户提供快速、稳定、可靠的“一站式”发射服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北斗应用向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延伸,发挥集团公司天地一体化优势和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综合应用优势,不断将卫星应用融入新兴领域,支持重点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蓝皮书显示,中国航天2023年实施67次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发射全部成功,累计发射突破500次,其他商业火箭发射20次。

    任务详情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是一款新型单芯级全液氧/煤油动力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两级构型,可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具有可靠性高、发射成本低、适应能力强、履约周期短等特点。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3.8米直径单芯级液体运载火箭,两级构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目前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计划2024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发射场,完成首飞箭的发射任务。

    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

    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今年1月已完成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后续计划上半年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迎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返回;下半年发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将于下半年进入发射场,进行应急救援值班。

    推进探月四期工程

    今年上半年将择机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鹊桥二号将为后续探月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嫦娥六号探测器任务目标是:经地月和环月飞行,在月背南半球区域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选定区域着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将月球样品安全送至地面。这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并采样返回。

    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十三五”科研星,属于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用于获取全球海洋盐度信息。卫星将填补我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在海洋盐度探测能力上的空白,并兼顾土壤湿度探测,满足海洋、减灾、农业、气象等多个行业和业务部门的迫切需求,是我国实施海洋资源开发、灾害防治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支撑。

    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加速推进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建设“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包含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载荷,宽幅光学载荷、高分辨率雷达载荷等多样化类型的商业遥感卫星,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4颗卫星系统的建设,已经开始为传统、新兴市场用户提供高时效、高性能的时空信息服务。

    延伸阅读

    神十七航天员汤洪波成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航天员

    截至2月26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15天,成为目前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汤洪波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2021年6月17日,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实现自己首次飞天梦想的同时,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他们于9月17日顺利返回地球,在轨驻留3个月共92天。

    2023年10月26日,汤洪波作为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重返天宫,成为迄今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所彰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截至目前,他和战友唐胜杰、江新林已经在轨飞行123天,完成了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迎来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开展了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还在太空中度过了龙年春节、举办了第三届“天宫画展”等,他们“太空出差”的时间已经过半,汤洪波在轨飞行的天数仍在不断增长。

    自2003年杨利伟叩问苍穹21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浩瀚太空留下身影的中国人达到20位,特别是随着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常态化开展,我国在轨飞行时间突破200天的航天员也达到3位,分别为四巡苍穹的景海鹏、两度飞天的陈冬和汤洪波。

    更令人期待的是,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目前已全面启动实施,中国航天员将在浩瀚宇宙里创造更多纪录。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