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11月2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
    • 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
    • 取长补短 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
    • 双循环基地揭牌 助泛家居产业“出海”
    • 收到申报材料251份初选出45名候选人
    • 加快湾区数能产业集聚发展
    • “南海有理”大赛有三“精”

    第A02版:要闻

    • 连续四届寻找“大城工匠” 南海有何深意?

    第A03版:要闻

    • 传统文化出圈 乡村振兴有范

    第A04版:要闻

    • “南海有理”大赛有三“精”
    • 诵读红色家书 触动观众心灵
    • 取材身边例子方便听众理解

    第A05版:镇街

    • 佛山官窑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 13场系列活动带你领略平洲玉器之美
    • 双循环基地揭牌 助泛家居产业“出海”
    • 私家车变网约车车险会赔偿吗?
    • 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环市派出所关于涉案资金处理的公告

    第A06版:文化

    • 村民的诗意栖居 游客的童梦庄园

    第A07版:健康

    • 及时拨打120 “黄金救治”120分
    • 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基层胸痛中心分会在南海成立
    • “魅力佛山行”创新引才模式,高校师生齐聚佛山构筑聚才高地

    第A08版:天下

    • 冰雪运动“热”彰显冬日经济活力
    • 首届链博会11月28日开幕
    • 燃气用不锈钢波纹软管如何选?
    • 汽油、柴油价格下调
    • p73
    • p74
    • p50
  • 数字报首页

A06:文化

村民的诗意栖居 游客的童梦庄园

九江水南社区积极实施乡村美学赋能工程,孕育出﹃美丽经济﹄

2023年11月22日

    美丽的庭院,是理想中的“诗意栖居”。

    庭院保留原有乡土风貌,并融入新庭院元素。

    百年陶然亭是村民休憩好去处。

    开村的石狮,守护一方安宁。

    庄园庭院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愁。

    扫码看视频

    冬令成,万物藏。11月22日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虽然凉意渐增,但阳光映照下,记者顷刻间触到暖意,第二十期《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摄制组走进九江水南社区,两三好友相聚畅饮,围炉畅谈,诚为人生一大乐事。

    近500年佑护村民的娘娘庙、石狮子,闲置旧民居改造而成的“童梦庄园”……地处九江沙头片中心区的水南社区,一直是人居环境的“模范生”,近年更积极实施乡村美学赋能工程,用艺术和文化为乡村赋能,留住乡愁的同时孕育出“美丽经济”,变成人人口中的“诗意栖居”。

    探索   明朝古村风韵犹存

    漫步在水南社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这里榕荫水岸韵味足,荷塘景美悦人心。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微风拂过,柳叶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水南社区的故事。

    从空中鸟瞰,水南社区形如扁长芭蕉扇,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水网地带,村内小河涌纵横交错。北江支流分流经“人字水闸”从沙头河道流入村内,村落位于北江水道南岸,故称为水南。

    “圣德护熙朝,恺泽商流千载仰;母仪临粤海,慈航普渡万民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二娘娘庙,庙门刻有对联一副。石粉墙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静静地沐浴着冬日的阳光,似乎在把自己的历史向人们娓娓道来。每年三月廿三便是娘娘诞,村民们到此祈福,多年来香火不断。

    娘娘庙旁有一只石狮子,历经朝代兴衰更替仍毫不变色,是龙二经济社的“镇村之宝”,在当地,至今还流传有石狮子护村的传说。石狮巷是建石狮子后而命名。

    水南有着近800年的历史,古凉亭、冯氏家族墓、一棵棵古树、一座座旧蚕房,都是一段段历史的剪影。水南曾有祠堂61间,现存南轩李公祠、黄氏宗祠、雪松黄公祠、英相黄公祠,为水南增添了更深的记忆“味道”。为了更好地留住乡愁,水南将莘深经济社旧蚕房改造为村史馆,以现存文物古迹为载体举办纪念活动,修编村史、收集历史旧物,让居民识历史、懂文化、会传承。

    焕新    旧房改造让乡愁可触可感

    一村一景、一景一韵,唤起浓浓乡愁。乘着九江镇实施乡村美学复兴计划的东风,水南社区抓住机遇,以本土艺术赋予社区“艺术味”,吸引“烟火气”。在水南社区,处处可见美学元素。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庄园村就是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实践。

    沿着村道一路深入,除了干净整洁的路面、生机勃勃的绿植庭院,少年钓鱼、多巴胺房子、光头强列车、篮球等各式主题的墙绘不断给人制造惊喜,一幅幅以“儿童逐梦、青年追梦、成人寻梦”为主题的墙绘十分吸睛,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庄园。

    庄园村分布着四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分别是安宁里、庄园巷、文林里、迎禧巷。在明清鼎盛时期,屋宇密布四条巷,单石脚青砖墙镬耳大屋十多间,人口200多人。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留在庄园的人越来越少。“庄园经济社本身不大,住户也不多,闲置的旧房屋比较多。我们希望把庄园的人气聚回来,于是提出以打造‘美丽庭院’为载体,盘活老旧房屋。”水南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成介绍。

    庄园居民明姐的“旧居”工作室是庄园经济社旧民房活化改造的首个样板。江南水乡的写实画墙面,蓑衣、斗笠、石磨等当地风物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愁。墙角的石斛、边上的红掌,与一旁的月季相得益彰,移步屋内还有一个用废旧石磨改造成的洗手盆……走进“旧居”,庭院里尽是千姿百态的花木盆景,或铁干虬枝、或盘根错节,简朴中透着灵动的小庭院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回村改造小院的初衷,明姐直言喜欢乡村美丽幽静的环境氛围。“社区的村容村貌不断变美,尤其是庄园这里多了很多有趣的墙绘,我正是被这个旧房子的墙绘一下‘点醒’,便决定租下这里,改造成理想中的‘诗意栖居’。”

    近年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南社区大力推进“四小园”建设,按照“一村一公园”的规划思路,建成14个社区公园,50多个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实现社社有公园,片片花齐放,成为靓丽宜居的“公园社区”。

    发展   用美学发掘文化资源禀赋

    初冬的水南社区,车来车往,熙熙攘攘的游客徜徉村落中,时不时地走进正在改造的旧房居参观。在庄园,像明姐家这样的美丽庭院还有不少,它们是房前屋后的“诗意空间”,是独具特色的“一抹乡愁”,还是可以掘金的“美丽经济”。

    绘好外墙、栽种绿植、在庭院中铺设一条黑砾石汀步小路、安放几张竹椅木凳……一处约200平方米的旧民房经过改造,保留原有的乡土风貌外,还融入新庭院的元素,吸引了来自中山的设计工作室进驻,连带周边6间正在改造的旧民房也受到青睐。记者了解到,水南社区将乘势而上,逐步推动闲置民居回收,进行差异化改造、集中招租,集聚青年创业者共享美学红利和乡村发展成果。随着更多旧房屋改造“升级变现”,未来手工作坊、轻餐饮、民宿等新业态的陆续进驻,水南将实现“钱”“景”双收。

    一墙、一画、一街、一院,从不起眼的小墙,到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视觉景观,九江以美学赋能乡村振兴,不仅能够美化乡村环境,还能让乡村砖瓦之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乡土风俗和生活理念,使文化底蕴、艺术气息、乡土人才、美学创意等元素被充分激活,让乡村美更有诗意、更有气质、更有温度。

    去年,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提出了“以文润城、以文兴城”的要求。而文化,是九江美学复兴、艺术乡建的“灵魂”。作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商埠、南海唯一全域都在桑园围内的镇街,九江独特的地理孕育出美酒、美食、龙舟等特色文化,成就了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

    未来,九江镇将积极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以融合设计的模式,焕发乡土肌理“年轻态”,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为村民打开艺术殿堂之门,让“美学”成为九江的底色和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成色的“流行色”。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朱明菲 通讯员熊奏凯蒋素媚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章佳琳张宝翔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