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奔跑 打造活力新丹灶
丹灶全力建设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南海文旅融合典范

■丹灶正成为不少潮人的休闲首选地。

■丹灶构筑上市企业和院士企业高地。图为仙湖氢谷。

■市民游客参加丹灶烧番塔活动。
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园内,荷桂路拓宽改造工程等一批基础配套工程正如火如荼开展,“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将在这里加速崛起。
今年1月~9月,丹灶全镇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39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7.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位居全区第二;工业用电量1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全镇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8929户,同比增长25.75%。
这些数据表明,丹灶正在全速奔跑。从“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到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再到打造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南海文旅融合典范……丹灶正以崭新姿态刷新外界的认知。
传统产业转型蝶变新兴产业聚合裂变
在仙湖氢谷特色小镇,不少亲子家庭乘坐外观酷似月亮的氢能亲子车,惬意地欣赏着仙湖氢谷的美丽风景。这款由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氢能亲子车一经推出,便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往体验。
这是丹灶加快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和氢能商业化积极探路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丹灶氢能产业形成了涵盖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加氢,到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等环节较为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
2022年,以丹灶为主阵地的南海氢能产业集群入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队”,是佛山唯一、全省首批五个之一。“全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南海氢能在丹灶”已成为业内盛传的佳话。
丹灶氢能产业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近年来,丹灶加快推动镇内一批优秀五金企业率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示范项目、示范车间,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也让丹灶对新能源产业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丹灶首次提出要做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构建以氢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格局,同步布局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
对此,丹灶底气十足。作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和南海氢能的前沿阵地,五金、新能源、智能安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电子、电子信息等产业纷纷扎根丹灶。此外,丹灶集聚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徐工集团、双世界500强公司共同投资的康明斯恩泽、国家电投集团、星源材质等龙头企业。既有新兴产业的“进”,又有龙头企业的“稳”,丹灶成为佛山顶尖人才项目和科研资源密度最高的镇街之一。
今年以来,丹灶多次获央视关注报道,向外界展现了这个后劲十足的“小镇”的爆发力。喊出“全力以赴打造龙头企业投资湾区的第一选择,打造新能源企业落户湾区的第一选择,打造院士成果转化落地湾区的第一选择”口号的丹灶,“破圈”脱颖而出,势在必行。
文旅IP“火出圈”全域旅游展活力
“出圈”的不仅有“丹灶制造”,还有丹灶的文旅。
“太壮观,太好看了。”今年中秋节,大学生秦榕泽特意从广州赶到丹灶参加仙岗烧番塔活动,感受丹灶特色传统民俗活动的魅力,感慨连连。
今年“超级黄金周”期间,活力丹灶新意频出,推出了“弦动金秋乐享丹灶”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涵盖艺术节、亲子游、露营、音乐会、潮玩集市等,满足市民游客文化、体验、潮流、社交等消费需求,为市民游客带来全域旅游新体验。
一时间,丹灶成了艺术潮流汇聚的“弄潮地”。
当前,国内文旅市场“热力十足”,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文旅市场脱颖而出,让“流量”持续甚至加大?丹灶有自己的答案。
“全域旅游”是丹灶近年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依托生态、历史、人文等优势资源,丹灶不断解锁“旅游+农业”“旅游+研学”“旅游+民宿”等文旅融合新玩法,丰富文旅内涵,为市民游客提供“打开丹灶”新方式,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旅发展格局。
今年3月,在南海实施“水上南海”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丹灶打响了“金沙户外”区域公共品牌,启动建设集“户外生态、户外运动、户外艺术、户外产业”四位一体的国际化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力争成为南海大型赛事经济的起航站,形成超200亿元产业集群。
向阳艺术工作室进驻、首届金沙户外生活节、“金沙户外杯”浆板邀请赛、第五届竹编文化节等活动,让“金沙户外”成了丹灶文旅的“流量密码”,也全面点亮了生态、运动、艺术、产业的“金沙户外”版图。
丹灶还在加强政府统筹、突出地方特色、共建人文湾区、注重历史情怀、强化品牌营销、推动数字赋能六方面发力,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打造“有为水道”“金沙户外”等文旅IP,让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协调。
创新方式“强内功”乡村振兴见成效
近几个月,市区镇参观团陆续到访丹灶建设社区,学习人居环境建设成效,对基层治理工作赞许有加。该社区进行新探索和巧突破,打造村民自发扫清“门前雪”,整治垃圾“内存”的管理机制,显得十分“机智”。
同样有着“机智”做法的还有新安社区、下滘村等村居,在党建引领下,干部、党员、群众团结一心,打造整洁靓丽的美丽家园。据统计,丹灶已建成“四小园”658个,新建、提升社区公园29个,完成了“百园美家286”目标。
何以寻觅村居发展掣肘,摆脱农村发展的现实烦恼?丹灶以创新、潮流方式,觅得引人注目的“最佳路径”。
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强内功”。丹灶利用统租模式将零散水田集约腾挪、连片管理,重点推进良银心千亩水田垦造等项目“强内功”,提高单位产出效益,提升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农业招商,落户一批特色示范项目和产业融合项目。
此外,更有另一种新潮出圈方式成为“丹灶现象”。今年国庆过后,沙水村内一栋全景玻璃屋在阳光折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吸引大批年轻人慕名而来;在丹灶社区,沿街各具风格的咖啡馆林立,三两年轻人喝着咖啡,谈着工作近况,这里正成为不少潮人的休闲首选地。
乡村的振兴、城镇的品质提升,为丹灶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增强了青年对家乡的发展信心,从而留在本地就业创业。
优质配套引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
如果说产业是将人才吸引到丹灶的“磁场”,那么安心的居住环境则是留住人才的一件“利器”。
优质教育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选择丹灶的关键因素。丹灶现有7所公办小学、2所公办初中和1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及区属南海实验学校;有公办幼儿园5所、集体办幼儿园13所、民办幼儿园13所,其中有10所民办幼儿园为公益普惠幼儿园,高标准落实“5080”政策。
医疗资源也是重要的民生配套。丹灶镇卫生健康事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规划,在专科打造、医疗硬件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同时打造优秀中青年医疗人才团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扩容。
与此同时,“文旅丹灶”“产业丹灶”“科创丹灶”形成深层次的同频共振,使丹灶成为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青年“三家一青”向往的热土。
一家家企业落地生根的历程、一个个产业奋力崛起的轨迹、一位位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当青春的丹灶,一个充满活力的丹灶,一个发展强劲的丹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才、企业、产业与城市相互影响、相互成就,正为丹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让丹灶奋力建设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有了澎湃动力。
数读
今年1~9月:
●全镇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39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7.92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位居南海区第二。
●工业用电量1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
●全镇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8929户,同比增长25.75%。
●累计236家企业开展“两化”转型,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91家。
●34家企业纳入区上市后备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达476家。
●引入超亿元项目23个,投资总额超266亿元,位居南海区第二。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长32.2%。
●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1%、28.7%。
●引入院士项目24个,科创项目165个,一类人才数量全区第一。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时然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时然吴玮琛通讯员张柏林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