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吴丽君:
算好经济账 盘活土地富乡亲


■吴丽君。
“我不是旁观者,我是当事人。”
这是南海区人社局吴丽君被派驻到里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工作180多天以来的最大感受。
今年3月,当得知有机会到基层锻炼时,吴丽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这意味着通勤时间变长,还要应对全新领域与未知挑战。“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希望自己在不同的经历中锻炼成长。”这是吴丽君选择挂职的初衷。
带着开拓新领域的热情,吴丽君奔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第一线,开启宝贵的“跨界”历练之旅。
雄师档案
姓名:吴丽君
职务:里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感言:在基层工作中,只有换位思考,真正理解村民的需求和关切,才能将政策与实际落地相结合,取得最好的效果。
融入基层一线帮助村民算好“经济账”
“只有熟悉基层情况,与村居、企业沟通才更有底气、更加顺畅。”为尽快摸清“家底”,在学习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的同时,吴丽君和同事们第一时间从南到北对里水镇进行踩点勘察。让她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山塘脚勘查一个项目时,他们一度被工厂的狗群包围,“当时大家都不敢下车,等狗群离开后,每人都第一时间找了根棍子护身”。
为了和村民更顺畅地交流,吴丽君每天在通勤路上都会收听粤语电台,学习日常的粤语口语,还常常主动到北沙、河村、洲村、沙涌、逢涌等村居(社区),用粤语与村民沟通洽谈项目。
在一次沟通对接会上,吴丽君遇到了几位村干部代表,他们对政策持怀疑态度,认为腾退会在短期内降低村居收益。于是,吴丽君跟他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以一个2万平方米(30亩)地块为例,如果是老旧棚式厂房,月租金约为7~12元/平方米,年收益约2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拆旧建新后,新地块不仅用地手续齐全,建筑面积可增加3倍,月租金可达15~18元/平方米,年收益将达8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同时,原有的腾退地块依然归村所有,继续产生收益。
经过吴丽君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村干部们打消了疑虑,权衡利益后决定支持腾退工作,还发动村民一起支持。吴丽君深切地体会到,基层工作需要换位思考,要真正理解村民的需求和关切,才能将政策与实际落地相结合。
盘活低效建设用地激活土地效能
利益诉求多元、土地权属关系复杂等,让腾退成为一项艰巨任务。然而,逢涌村项目的出现,为这个看似难啃的“硬骨头”注入了新的活力。
“逢涌项目是我在里水接触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集地券、房券、绿券于一体的示范性项目。”吴丽君说,该项目以超90%的支持率获得了村居支持。
但挑战接踵而至。吴丽君回忆,在后续推进中,因涉及租约、村界、资金等问题,项目一度停摆。为此,她和同事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多次联系区镇两级相关部门探讨解决方案。最终,项目通过区专题协调会明确了房券兑换面积和分割方式,并与南海农发行紧密配合,打通新旧地块的融资路径等,助推项目进入腾退程序。
在吴丽君看来,腾退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战线长、变化多:“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定因素,导致项目卡壳。想要获到看得见的成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但是,这样的挑战却让吴丽君干劲十足。在吴丽君与同事们的努力下,目前,里水镇已有2个村居启动了地券项目,4个村居启动了绿券项目。
学习集约用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吴丽君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她老家,农用地只能用于种稻、种菜,还有不少土地因为年轻人外流而丢荒。然而,在里水,集约农用地的“玩法”,让她耳目一新。
汤村、小布村是里水传统农业耕作区。此前,这里的土地碎片化、零散化严重,农户经营分散、规模小,经济效益较低。去年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汤村、小布村集约整备近13.33公顷(2000亩)农用地,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园,20年的土地租金收益达1.5亿元。
“这使我大为震撼。在我们老家,农用地很少能被租出去,更难以创造价值,而里水的集约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提高村民收入和土地价值,还实现了多方共赢。”这使吴丽君更加坚信,农用地集约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关键一环,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如今,吴丽君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解决问题时也更加从容和果断。
吴丽君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总结180多天的挂职工作,她认为,只要愿意沉下心,没有攻克不下的困难。她将继续全力以赴,在直面和破解基层一个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大小难题中不断“充电”成长。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柯凌娜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