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女子群舞《桑园·丝路回响》在省级大赛亮实力
优美舞姿重现“一船蚕丝一船银”盛况

■女子群舞《桑园·丝路回响》。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梦灵通讯员/钟春红摄影报道)10月26日,广东省第八届岭南舞蹈大赛在佛山大剧院举行。作为佛山唯一进入决赛的群舞节目,南海女子群舞《桑园·丝路回响》以桑园围为题,取缫丝为动作元素,重现了缫丝女工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和桑园围水脉上的丝织业繁荣景象,饱含岭南文化底蕴的舞姿大放异彩。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舞蹈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起,两年一届的岭南舞蹈大赛成为广东省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舞蹈赛事平台。据了解,本届赛事共有236个原创舞蹈作品报名参赛,最终69个原创作品入围决赛,其中《桑园·丝路回响》进入群舞非职业组,与来自全省各地的1000余名舞者同台竞技。
南海留存着一套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那便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千百年来,桑园围灌溉排涝,利农促商,泽被一方沃土,孕育出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催生了珠三角蚕桑经济,是通达内地、连接世界的海丝节点,更是生态循环经济的典范,为南海赢得“粤东粮命之区”“蚕桑千里沃壤”之美誉。
比赛现场,作缫丝女工扮相的舞者时而裙摆飞扬,时而灵活舞动,透过她们的优美舞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一船丝绸出、一船白银归”的繁盛景象仿佛依稀可见。南海区文化馆舞蹈专干、带队老师邓泳欣认为,这次比赛对舞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有利于大家取长补短,以便在将来把南海本土舞蹈题材演绎得更好。
“我们一直致力于挖掘南海本土文艺题材,以期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南海区文化馆馆长吴林表示,《桑园·丝路回响》的创作灵感源于桑园围,也展现新时代风貌,演绎并延续了桑园围文脉故事。今后,区文化馆将围绕水人文空间战略挖掘更多本土创作题材,继续发挥艺术作品的积极作用,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丰富、更为充实、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南海推进“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凝聚力量,助推佛山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