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中区社区:
村规民约 约出和美乡村
■西江村中的涂鸦墙。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中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
■南村河涌边小公园。
夏日风起,漫步在桂城街道中区社区,村宅外墙的涂鸦连成了一条和美乡村的“风景线”:这头有干部带头宣讲乡村振兴,那头是展示乡村特色风貌的龙舟赛……
从“臭水沟”“垃圾场”,到如今的“党建带乡建,约出新中区”,和美中区的答案,在乡村振兴的宣传栏里可一窥究竟。
近年来,中区社区在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上下足功夫:干部、党员、群众三支队伍持续健全宜居宜业硬件设施,村规民约、“红黑榜”不断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乡村风貌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提升,构建和美乡村新维度。
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让中区社区逐渐形成清新、文明、上进的乡村风气,并交出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获评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在2021年佛山市第四季度人居环境明检村中排名第五。
党建带乡建
深化党建网格用好三支队伍
“以前这里是烂地,经过清理才变成绿地、花园,清理时村民意见还很大。”沿着桂城中区新填地经济社河涌两岸一路前行,房前屋后的“四小园”随处可见,村干部一边走一边回忆当年清理的场景。
从2018年“三清三拆三整治”,到2019年的乡村振兴,推动工作时,下辖的经济社总是缺了点“动力”,“最开始是发动村清理,经联社出资奖励,但效果一般。”中区社区党委书记冼瑞初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在于钱,而是要社委干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会,引领群众开展乡村建设。经过摸索,中区社区党委明确了推进思路:党委书记牵头抓总、分管干部具体负责、“两委”干部包片包点、经济社干部推进落实,形成衔接有序的组织体系。
行动中,中区社区采用“先易后难、集中拆违”的模式。试点从西江村开始。“全部干部下经济社,每天一上班就带着干部队伍去清理。”冼瑞初说,当时群众非常抗拒,有村民还说“你们都不拆,我也不拆”。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干,才能避免“群众只看不干”。中区社区迅速召集两委干部开会,由党员干部带头清拆自家违建,“该拆就拆,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村民看到了,才不会反对拆违。”冼瑞初说。拆违的同时,他们还制作了宣传横幅,并发动党员志愿者积极向家人、左邻右舍动员宣传。既有宣传,又有行动,声势就浩大了。
也有少数老党员思想观念陈旧,坚决不拆。中区社区党委便通过党员大会做思想工作,公开批评,并将清拆与慰问福利等挂钩。这些老党员随即主动拆违。
工作推进到最后,主动清拆的村民成了最好的“宣传招牌”,一些抵触拆违的村民看到邻居家变美,便主动清理自家门口。
数据显示,2020年,西江经济社拆除40处违建;2021年,新填地经济社拆除49处违建。清拆后,废弃地变成了“四小园”、绿化带等,社区环境逐渐优化。
如今,中区社区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深化三级党建网格,建立并用好村社干部、社区党员、社区群众三支队伍,恒常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聚焦群众需求,中区社区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慰问、便民服务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党员志愿服务氛围,让各支部党员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同时,社区还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激活社区自治的志愿服务,比如围绕社区居民常态化开展防诈骗、慰问老人志愿服务等。
以党建带乡建,就是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聚合和润滑作用,巩固乡村振兴的“根”。2021年,中区社区党委获评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中区社区被评为南海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优秀村。
制定村规民约
村民争着上红榜乡村颜值节节高
“各位街坊注意,新一期‘红黑榜’更新了!”中区社区居民最关注的事,莫过于每月一更新的“干净整洁文明户红黑榜”。“我们村变化这么大,村规民约和‘红黑榜’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都干劲十足,争着抢着上红榜,因为这既是荣誉,又有实实在在的奖励。”居民老唐说。
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不仅要改善村庄外在环境,更要提升村民内在素养,推动乡村“颜值”与“气质”全面提升。
中区社区是桂城典型的人口倒挂社区,居民及新市民众多。农村社区又往往是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担当管理角色的村组干部也是其中一员,在管理上难免遇到“熟人不好开口”等问题。
2022年,中区社区决定实施以建设宜居社区为导向的村规民约:率先在桂城街道全票表决通过《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自治公约》,实施“干净整洁文明户红黑榜”机制。
村规民约,“约”出了文明乡风,“约”出了基层治理新模式。
《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自治公约》中融入乡风文明的理念,对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房屋建造、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有细化约束。例如,若未经批准而乱占路面的,居委会将立即责成当事人即时清理,若当事人拒绝,居委会将派人清除堆放物,并处以相关清理费用。除了村民,在中区社区居住的其他居民、新市民等人员以及经商的企业商铺等单位同样受《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自治公约》约束。
“制定村规民约,要根据社区特点落实到位,并且通过制度,让文明的生活习惯成为社区的传统、居民的自觉。”冼瑞初说。
《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自治公约》实现社区事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由“点线美”向“全域美”转变,村民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领悟和落实自己的应尽职责、应履义务。
根据村规民约,被评为“干净整洁文明户”的成员代表,将在红榜公布表扬,当月给予每股10元奖励,最高一年可奖励1080元;对列入黑榜的单位,暂缓福利待遇、社区业务办理等。评选出的第一期“红黑榜”名单,村民达标率达99%以上。
如今,《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自治公约》成为中区社区一种接地气的“软治理”力量,“红黑榜”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约束”村民日常行为。
“我们曾多次劝导一位村民整改雨棚,他却当‘耳边风’,直到我们在黑榜上贴出他的名字,后来他一天内就完成了整改。”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巡查队队员郭叔说,如今,村民已经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掀起了一股上红榜、比自觉的热潮。每期榜单公示,1536户村民超九成上红榜。
既有激励鼓励,也有督查通报,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区社区乡村“美颜”日益凸显,连续3年获得桂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突出贡献奖,2022年获南海区“四小园”建设先进村(居)三等奖。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更新完善自治公约,把培育好乡风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冼瑞初说。
中区社区2022
年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单
拆除违规搭建建筑物400多处
拆除面积约5000平方米
明渠改暗渠达3000多米
更换街灯超1200盏
闲置地硬化面积达12000平方米
荣誉榜
2021年被佛山市委授予“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2021年第四季度人居环境整治明检村(社区)全市第五名
2022年被评为南海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优秀村
2022年获得南海区第三季度农村人居环境季度检查村(居)第14名
2022年获得南海区四小园建设非示范类村(居)三等奖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程虹通讯员南农宣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