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乡土文化美育课程开发”主题教研培训活动在狮山实验学校举行
美术教学融入乡土文化 课堂变得好有趣

■公开课上,老师与学生互动。

■学生们动手“建”璜溪。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通讯员/肖坚摄影报道)当“大单元”教学与美育课程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5月25日,南海区“乡土文化美育课程开发”主题教研培训活动在狮山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区内各学校的近200名老师相聚一堂,从精彩的观摩课例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创新探索“大单元教学”
当天,狮山实验学校程家德、顺德区杏坛中心小学苏欣玲、狮山务庄小学赖梦琳三位老师,分别从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三个角度,带来了202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乡土文化美育课程开发研究之“璜溪古村”美育课程实践研究》观摩课例。
狮山璜溪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有800多年历史,村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和民国炮楼、古宗祠等,是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如何用美育的途径激发学生乡土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三位老师聚焦“大单元教学”,各展其能启发学生。
程家德以视频形式把学生“带”到璜溪村,以生动的情景引人入胜,并通过探究、分享、研究、描写、品读等步骤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璜溪村的美并通过创作传递美;苏欣玲从变照片为彩绘、由古村知线路、变方向定地标、齐动手建璜溪等4个环节,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造型表现璜溪村;赖梦琳则通过海报制作的形式,启发学生进行文字和排版的构图组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位授课老师很用心,付出了很多心血,对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很有意义。”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美术学科专家、教育部国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审议组专家房尚昆教授对三堂公开课进行点评。
随后,房尚昆作题为《大单元设计中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专题讲座。他指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技能,并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大单元教学意义与价值,以及在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为参训老师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持和明晰的行动指南。
“新美育”培养学生卓越气质
这场教研培训活动,不仅让大单元教学和美育课程碰撞出绚丽的教研火花,也是对狮山实验学校美育教学的一次大检阅。
在三堂公开课上,学生们参与感强、主动性强,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作品创作,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尤其在彩绘课上,学生们用短短的40分钟,便创作了一幅幅充满创意的作品。“学生们的绘画水平出乎我的意料,可见狮山实验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成效,充分体现了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房尚昆说。
一直以来,狮山实验学校贯彻“小学校、大社会”的学生培养思路,推动气质教育向“五育融合、活动育人”方向深入开展,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而充分、主动而生动、全面而个性成长。本次教研培训活动正是学校通过“五育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鲜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