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求变 吸引更多人“自讨苦吃”
96家凉茶铺扎根桂城大街小巷,喝凉茶成为不少街坊的习惯

■凉茶铺将不同的凉茶煲好并分类摆放。
一碗温热的凉茶下肚,往嘴巴里塞上一块陈皮,微苦,回甘。
坊间有云:“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小满过后,天气渐渐炎热,南方雨量增多,湿气加重。记得小时候的夏天,不仅有糖果味、汽水味,还充斥着凉茶味。不论是祖辈还是父母,总爱递来一碗微苦的凉茶,清凉祛湿又解渴。
作为一款中草药植物性饮料,广东凉茶传递的不仅是草药味,还有“老广”的养生智慧。百年来,广东凉茶是怎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新式茶饮的冲击下,广东凉茶的销量受影响吗?近日,记者走进扎根桂城街巷的凉茶铺,了解岭南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东凉茶。
凉茶文化传承百年入选第一批“非遗”
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拔低,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暑湿燥火最容易侵犯人体,最常出现热证或湿热证。广东人认为是“热气”,通过饮用祛湿汤药“去火”。但其实广东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是广东、香港、澳门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最常见的品种有五花茶、感冒茶、火麻仁、夏桑菊、金银花、竹蔗茅根水等。
凉茶有怎样的历史?相传西晋光熙元年(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研究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1828年,王泽邦在广州市十三行靖远街开设了第一间凉茶店“王老吉”。后来在市场的驱动下,多个岭南凉茶品牌百花齐放,广东凉茶文化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甚至被带到海外,凉茶饮料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2006年,凉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老吉、上清饮、健生堂、邓老、白云山、黄振龙等16个凉茶品牌和54个相关秘方术语申报成功入选,属“传统手工技艺”类别。
截至今年5月,桂城凉茶铺数量共96家,每平方千米有1.14家凉茶铺。
南桂东路上,曾氏凉茶、黎传凉茶相隔不过200米。“舌头边有牙齿印,你湿气挺重的,需要喝清内热茶,内含杏仁夏枯草等药材。一日喝三剂就会舒服很多。”曾氏凉茶主理人郭秀花为顾客看诊时说,自己从小跟随师父学习中医药学。从事凉茶行业多年,她深深感受到凉茶在广东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粤语有句俗话:‘大病睇医生,小病饮凉茶。’不少街坊平时身体不舒服都会过来买凉茶喝,还有特地从深圳开车过来的顾客,打包一周分量的凉茶带走。”
郭秀花说,相比起见效快但副作用大的西药,中药更多是用于调理身体,凉茶和药膳汤能治标治本,还能增强免疫力。“前几年很火的癍痧其实是一般清热解毒的凉茶,价格虽然不贵,但不适合所有人。大家要针对体质配药,不然喝错了会导致体质更差。”目前,郭秀花在积极寻找合作机会,增设连锁店形成品牌效应。
成都妹子定居佛山喝凉茶已成习惯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如何传承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目前,凉茶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家族式传承、品牌及秘方术语的租赁和企业入股,让凉茶在传承保护中最大限度保证“本味”。扎根桂园社区20多年的健生堂凉茶是加盟店,周边街坊几乎无人不知,大家都亲切地称主理人为芳姐。
有下班到店里喝的,有给家里人打包的,健生堂凉茶的门店总是很热闹。凉茶分清内热茶、消暑茶等多个种类,售价从5元到20多元不等。“芳姐,孩子晚上老是做梦,还长痘痘,该喝什么茶?”住桂园社区的街坊笑笑是健生堂的熟客,每次来买凉茶,会先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芳姐,让芳姐选择合适的凉茶。“只要我或者家里人不舒服,都会下楼来喝一杯凉茶,喝完就舒服了,而且很少生病。”
不止本地街坊,成都妹子阿丽也经常来喝凉茶。阿丽近几年在佛山定居后,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如咽喉炎、蛋白质过敏等。“成都的气候、水质和佛山都不一样。我常听家里人说,在广东得了小病或者身体不舒服,喝凉茶会舒服一些,所以偶尔下班也会到店里喝一碗热乎乎的凉茶。”阿丽说,广东凉茶不算特别苦,喝完再吃一小块陈皮,嘴里甘甘甜甜的,感觉很神奇。
芳姐说,现在市面上多了许多现制奶茶、柠檬茶,超市和便利店也有很多新式茶饮,都是年轻人爱喝的,大家都以为只有老年人才喝凉茶。“那些茶饮几乎都是冰冻的,对广东人来说是很湿热的,年轻人也经常到我们店里喝凉茶祛湿,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也算是‘老广’的一种养生智慧,凉茶一定要在凉掉以前全部喝完。”芳姐说,目前店里也增加了外卖,扩大品牌知名度之余,方便更多年轻人购买。
芳姐说,尽管凉茶行业已过了巅峰期,对她来说却是一种情怀和寄托,得到街坊们的信任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她会继续在桂园社区做下去,“能让多一位顾客知道凉茶和接受凉茶也是一件好事。”
记者观察
凉茶传承发展需更多“出圈”举措
作为一种传承百年的地域性饮品,凉茶是岭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继承固有特色和功能的基础上,研发更多适应大众口味、符合新消费趋势的产品,在新的审美和需求中继续传承发展,是凉茶行业向前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2017年底,王老吉就推出线下奶茶店“1828王老吉现泡凉茶”,主打现泡现煮,用卖奶茶的方式卖凉茶。尽管发展速度不如预期,老品牌走“年轻化”道路较为崎岖,但在广州珠江新城、天河商圈等热门商业区,1828王老吉门店仍有分布。
而跨界合作是凉茶传承的另一种尝试。2021年,国潮养生品牌邓老金方(邓老凉茶)宣布成为电竞俱乐部EDG的赞助商。同年,王老吉X王者荣耀跨界合作,推出联名IP定制罐、定制礼盒,进一步打通双方用户圈层。这是非遗与电玩相融合掀起的国潮新时尚,尽管侧重点在于品牌而非凉茶本身,但打开品牌知名度,或许能为凉茶及凉茶文化带来更多关注度与流量。
多年来,凭借城市配套足、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等优势,不少来自广州等地的凉茶品牌选择在桂城发展,但还需要更多“出圈”举措,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凉茶的“内核”。
2006年,广式凉茶销量曾赶超可口可乐。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年代,许多凉茶老品牌也在努力开拓新道路,走向年轻化、场景化、多元化。
凉茶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继续前行?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