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上金瓯社区:
乡贤接力保育 留住美丽乡愁

■松塘村在区氏宗祠前举行出色巡游民俗活动,吸引乡亲们回村共聚乡情。
通讯员供图

■松塘村古村活化,吸引市民游客参观。

5月27日,清风习习,古老村庄静谧宜人。一群穿着长白褂的医者在松塘村古榕树下忙碌不已,村民“闻风而来”,体验一场由热心乡贤带来的义诊活动。原来,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当天携团队免费为村民把脉问诊。
近年来,上金瓯社区围绕古村落活化型新型农村社区创建目标,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贤聚大爱
乡贤用所学反哺桑梓
“我这两天有些咳嗽,医生很热心帮我做了艾灸,非常暖心。”67岁的区永和一早来到松塘村榕树下排队候诊,对义诊活动赞赏不已。
活动现场排满了前来问诊检查的村民,专家们耐心接待、细致检查、讲解注意事项,为村民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看病诊断的优质服务。
杨志敏生于西樵中医世家,家有一间逾百年历史的祖传医药铺“保愈堂”,父亲杨兆庆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名医,也是这个行医世家的第八代传人。在父亲的影响下,杨志敏从小立下做医生的志向,毕业后进入广东省中医院,渐渐成长为一名医术精湛的中医专家。
2015年,杨志敏自带科研基金100多万元,率队连续8年深入松塘村、仙岗村、石联村等村居,持续为村民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健康宣教等服务。
乡贤反哺润桑梓。“这是我们第8年来到松塘村开展义诊活动,希望将义诊工作持续下去!”杨志敏说,松塘村有她成长的足迹,她自小搭乘父亲的自行车跟随来此工作,也见证了松塘村的变化。近年来,松塘村环境越来越舒适,特别是在古村保育方面,看到了村民、乡贤等多方力量凝聚团结的精神面貌。“文化是守恒的,松塘村将‘读书积德’内化成自觉行为,每个村民也自觉投入古村文化保育中,以文化自觉植根文化传承和创新,值得点赞。”
“十分感谢杨志敏团队每年来上金瓯开展义诊,不仅关注着村民的健康,还传授养生保健方法、八段锦养生操,村民十分感动。”上金瓯两委干部陈润珠说,杨志敏用自己所学回馈家乡,为松塘村、上金瓯社区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贤聚力量
乡贤接力保育翰林古村
自南宋开村以来,松塘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如今,一批古宗祠已完成修缮保育,重新焕发新魅力,实现一个祠堂一个故事一个景点。
今年2月,由西樵镇文联、西樵松塘翰林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地·乡情”区广安山水画展在松塘村区氏宗祠开幕,吸引了全省文人、学者、艺术家共600多人参加,慕名前来观展的村民游客近1000人。
“这是松塘村乡贤反哺家乡的典范。”陈润珠介绍,画家区广安正是从松塘走出的乡贤代表。
区广安表示,自己作为松塘村人,受到祖辈“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等优良传统的涵养哺育,也感受着松塘村父老乡亲的关心、支持和爱护。特以“大地·乡情”为主题,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也向父老乡亲表达感恩之情。
据悉,画展举办所在地——区氏宗祠(又名保滋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建筑,落成至今已有400多年,曾出现多处严重渗漏、瓦檐脱落等情况。在党员、乡贤、村民的凝心聚力下,11天筹集修缮款近270万,区氏宗祠得以完成修缮并重新开放。
在陈润珠看来,区氏宗祠的修缮背后,是松塘村引领古村文化保育和活化的体现,也彰显了全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2022年1月30日,松塘村乡亲父老齐贺区氏宗祠修缮竣工。之后,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季房六世祖祠亦在去年8月动工修缮。采用边修缮边筹款的方式,这次修缮再次得到了热心乡贤的大力支持。在去年国庆假期,松塘季房修缮小组组织了18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乡贤和村民齐聚一堂,现场参观季房六世祖祠施工情况。最终,大家热心捐出53万元推动修缮筹款工作。
为做好古村保育和文化活化,上金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充分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
2022年,松塘村区维瀚后人同意松塘村内区维瀚故居修缮后,在原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将区维翰故居出租给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岭南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用于与故居历史文化、大地艺术节相关的展陈及公益活动使用。
如今,松塘村的保育和活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重修孔圣庙、重铺石板路,打造区梦觉故居和事迹展陈馆、松塘村史馆、西樵镇廉政教育馆,举行翰林文化节等民俗活动,烧番塔民俗得到各大主流媒体关注。上金瓯社区在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生态保护、古迹修缮、文化整合等方面多维度打造古村活化升级的“松塘模式”,松塘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文化自觉
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乡贤凝心聚力,修祠续谱,德范子孙,不断为南海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松塘力量”。陈润珠说,如区广安与父老兄弟一起创立松塘翰林文化基金,修圣庙、修祠堂,为宣传家乡出谋划策,出钱出力。
目前,松塘村内由乡贤发动设立的基金已有三只。2022年,区善敏等后人将区维翰故居20年租期租金,以“区维瀚奖学基金”的名义捐赠给松塘翰林文化协会作有效监管,以充实奖学基金及用于翰林文化建设。
2013年,翰林公区大典后人区奇贞老人设立“区大典奖学基金”。该基金至今每年都对松塘学子进行奖励。还有“区邦燊敬老基金”更可追溯到1999年,由乡贤区邦燊发动设立,以资助村中开展重阳敬老活动。
从敬老助学,到古村保育、文化活化,乡贤们日益深入参与,为乡村振兴赋能,助上金瓯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并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到基层治理,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曾经的松塘村文化保育力度不足,区子广、区振作等几位文化志愿者主动站出来,合力深挖松塘村历史文化内涵,编撰史料,呈现开村以来的古楹联、古诗词、风俗习惯、人文轶事等。同时,在政府鼓励下,村民们还自发制订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要求村内的有证土地、祠堂、民居等项目的改造,应当保持古村岭南建筑风格。村里还建立起导赏员队伍,村民发挥主人翁精神,“讲自己村里的事”,让松塘村凝固的历史文化生动起来。
“目前,松塘村内的古建筑、祠堂修缮已经完成验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探索‘祠堂+文化’,打造“一祠堂一主题一景点”,串联起松塘村内的古建筑、祠堂打造研学线路。并不定期引进相关文化项目,活化祠堂文化,考虑引进书吧等提升村内艺术品位。”上金瓯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还将持续引进餐饮民宿丰富文旅业态,盘活区梦觉大姐等红色基因阵地,探索开展研学游,吸引学子、游客了解古村文化、红色文化。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肖玲通讯员关蕴琪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