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得福公司设备部设施管理班长朱丽平获202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耐下心认真干 水电工成为装配能手

■朱丽平在车间工作。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隆隆”机器轰鸣声、转动不停的传送带……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得福)的车间里,一条宽幅7.2米、高15米的无纺布生产线引人注意,这是由公司设备部设施管理班长朱丽平带头组建起来的。
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朱丽平笑言:“20多年前,我还在维修水电。”
从水电维修工人、装配工学徒到设施管理班长,朱丽平从“水电火光”中一步步走来,无惧艰苦、勇毅前行,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技术能手,并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
今年,朱丽平荣获202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谈及感想,他说:“以前我让许多平凡且努力的农民工看到了希望,现在我希望让更多技术人才看到无纺布行业的未来。”
沉在一线
从水电维修工到重器装配手
2000年,18岁的朱丽平中专毕业,来到离家不到三公里的必得福,跟随一位电工师傅做起了水电维修。没多久,他被分配到设备组,挑战接踵而来。
一开始,朱丽平动作慢,出差错时没少挨师傅批评。每次挨批,朱丽平都虚心听教,继续围着师傅和前辈转,只为多学点技术知识,尽快上手。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朱丽平攻克了一个个艰巨任务。
21世纪初,许多制造行业正从手工制造、机械化制造过渡到半自动化生产,必得福也不例外。2001年初,公司引进了第一条非织造布生产线,朱丽平跟随设备组接手装配。
组装一条无纺布生产线并不容易。这一行技术工艺复杂,涉及流体力学、机械制造学等多个方面,对生产线的要求非常高。当时,朱丽平等人手上只有几张组装操作图,他们要把数以千计的零件,组装成宽幅3米多、重几吨的生产线,每个零部件的装配顺序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会影响运转与产能。
“经常装完上一个零部件,下一个又不知道如何装了,大脑一片空白。”在闷热的车间里,师傅带着朱丽平和同事们,常常捧着盒饭,蹲在机器旁,一边吃一边想。没有经验的他们反复装卸,甚至连睡觉做梦都在思考,“凌晨三点,师傅突然有了灵感,一个电话打给我们,我们马上换好衣服就到厂房去。大家都想尽快装好这条生产线。”
在永不言弃的决心驱动下,设备组把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半年后,这条生产线终于成功投产。必得福第一次自主生产出非织造布,也让朱丽平开始意识到装配对于生产的重要性。
提升技能
紧跟转型升级步伐促生产
这些年来,必得福组装过三次大型生产线,实现了从手工到半自动化再到自动化的转型升级。而朱丽平也紧跟公司转型升级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突破自我。
2017年,必得福花6.5亿元从德国买回一条非织造熔喷布生产线,需要通过装配重组,打造一条能创造更大价值的生产链。
“设备零件多、组装要求非常复杂,又要重新开始摸索了。”朱丽平说,这是一条宽幅7.2米、高15米的生产线,是当时国内无纺布领域规模最大的生产线。
彼时,朱丽平已是设施管理班长,他叫上公司的德文翻译,和工友们一起开始钻研。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快速把生产线组装出来,为公司抢抓更多生产机遇。
那段时间,朱丽平每天都与德国派来的工程师待在一起,经常通宵工作,偶尔只睡四个小时,只为快速解决拼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组装的质量和准确性。
后来,生产线加速完成装备,日产量达35~40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德国的工程师对此也竖起了大拇指。
2020年,朱丽平通过迅速排检这条生产线,加快提升熔喷布产能,为公司复产攻坚,助力解决口罩原料紧缺问题奠定基础。
在生产线正常运作的日子里,朱丽平也没有懈怠。虽然有属于自己的办公位,但他很少回去,多数时候都在车间巡查,带领员工开展日常的机械设备调试工作。
“耐下心,认真干。”朱丽平常把师傅说过的这句话挂在嘴边,激励工友们一同向前,助力公司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的“装配铁军”,成为公司生产的重要力量。
匠心传承
培养更多装配接班人
2020年底,朱丽平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厂员工都为他高兴。同事黄光华这样评价他:“无论他获得什么奖项,在必得福每一位员工心中,他都实至名归。”
这话并不夸张。平日里,除了生产线,其他部门的设备有损坏,只要联系到朱丽平,他必定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
榜样的力量充分激发了全厂员工的生产热情,也让必得福引来了更多人才。
朱丽平常对刚来公司的实习生说:“行行都能出状元,只要你认真干、耐心干。”这些年来,他带出了20多位徒弟。也许是因为言传身教,也许是因为过硬的实力,朱丽平的很多徒弟即使不在公司工作,也与他保持很好的关系。
在公司里,徒弟们也时常围在朱丽平身边,向他请教技术问题。在外地的徒弟遇到装配问题时也会给朱丽平打视频电话,朱丽平便会凭借丰富的装配经验给徒弟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不断提升产品的装配质量。
在朱丽平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为这一行培养更多有劳模精神、独具匠心的装配接班人。每每受邀到高校开展宣讲,他都会提前准备好课件,向高校学子们介绍无纺布行业、装配职业,弘扬劳模精神。
“我们虽然只是一名平凡的装配工人,但如果能有更多这样的装配工人,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推动无纺布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底气。”朱丽平说。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