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信访超市” 化解信访“症结”
南海区信访局获颁“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南海区信访局获省五一劳动奖状。
在进入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的调解室前,来访人会经过一大面“锦旗墙”,看到这些凝聚着群众情谊、承载着群众谢意的锦旗,他们对政府部门的信心更足了。
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卷。南海区信访局全体工作人员相信,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情、赢得民心。他们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弘扬劳模精神,把当事人的“心结”系成“同心结”,推动南海信访工作创新发展,见证一座城市的和谐之变,在4月28日召开的佛山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南海区信访局获颁“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开”一家信访超市服务便民沟通更高效
走进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市民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等候,暖黄色的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温馨舒适。这家“信访超市”有导引区、等候区、接谈区等服务区,还有自助茶水间、母婴室、血压仪等便民措施,细节之处满是人文关怀。
这家于2021年3月“开张”的“信访超市”,主打的就是便民。2020年,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将南海区确立为全省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建设试点地区之
一。
“我们希望打破群众沟通壁垒,所以‘超市’的主题就是便民、暖心、高效。”区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润章表示。因为没有兄弟单位的创建经验可以参考借鉴,该局调研组想到了超市、咖啡店、图书馆等便民服务场所,于是逐家走访调研,学习他们的服务理念、装潢色系、功能室设置等,这才有了“信访超市”的雏形。
“信访超市”的功能架构设计也有巧思,功能区内有便于互动的半开放式圆桌,也有专门的调解室、仲裁室,可以分级分类使用,“服务员”有信访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驻点部门工作人员等,提供周到服务。
2022年9月的一天晚上11时许,40多名市民聚集在南海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获悉该情况后,区信访局值班组招呼众人进入中心,端茶送水,安抚众人情绪,并将情况上报。
经了解,他们都是某美食节的商户,主办方突然暂停活动,损失却只能由商户承担。“安抚好大家后,我们建议推选五名代表到调解室洽谈。”区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林楠记得,他们和相关部门认真倾听商户诉求,约定次日继续协商调解,等大家走出调解室已经是凌晨3时许。
送走商户后,区信访局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继续开会,讨论解决方案。次日,区信访局、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居中协调,促成商户与主办方达成和解。“双方协商的过程比较久,但我们连续奋战50多个小时,还是顺利化解了该起矛盾。”来访人员点赞区信访局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这让林楠觉得都值了。
“信访超市”运行以来,群众依法有序到区、镇走访量占同期信访总量的比例为94.39%,基本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化解信访重点案件425宗,化解率环比提升23%,解决了一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满意度评价参评率达96.69%,满意率达96.59%,通过依法履职及法定途径办理的占87%,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和初信初访首次办结均取得明显成效。
啃一批信访“骨头案”用真情融化信访“坚冰”
民意如流水,宜疏不宜堵。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在南海区信访局啃下的一批信访“骨头案”中,当事人都能感受到他们辛勤的付出以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韧劲”。
在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挂着一面印有“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惠群众”的锦旗,这是南海区信访局成功化解一宗历时16年的信访积案后,当事人陈某夫妇送来的。
2005年,陈某夫妇拍下一套房产,但该房产所属地块被一家公司拍得,导致他们无法过户,还被要求缴纳土地使用费。矛盾激化导致300次维权,都未成功解决,陈某夫妇为此烦心不已,决定向信访部门求助。
针对这宗因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信访案件,南海区信访局坚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信访事项,深入信访人家中耐心沟通。2020年,该局根据“一案一策一专班”的原则成立工作专班,再次走访调查,数十次约见信访人了解案件症结,取得信访人的信任和理解。
“该案的症结在于双方将土地、房产的争议问题合并讨论,那我们就搁置争议,只论房产,通过等价实物置换原则解决问题。”林楠感慨,经过几批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终于在2021年把无解的问题变成有解。
近三年来,区信访局啃下了一批难啃的信访“硬骨头”,全区共有400多宗积案、难案、要案得到有效化解,其中5年以上的历史积案超20宗。为进一步凝聚合力、化解矛盾,南海区还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让信访“坚冰”在阳光下、在真情中融化。
“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韧劲,这是我们信访工作队伍的坚定信念。”刘润章介绍,该局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约35岁,他们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保持坚韧不拔、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敢拼会拼、攻坚克难,慢慢解开信访人心中的“疙瘩”,将一张张信访“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慧通讯员南工宣黄小鸿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实习生邱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