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善心延续115年 万安善院新妆迎客

■万安善院一楼展示创始人群像。

■市民参观展厅。

历经4个多月高标准量身规划、高质量专业施工,万安善院本体完成修缮,5月1日正式以“新妆”迎客。
在每个老一辈沙头人心中有着珍贵记忆的万安善院,修缮后融入了更多沙头水乡元素和现代慈善阵地功能。
融入沙头水乡元素活化为慈善公益阵地
活动现场重现了万安善院落成之日的盛况。据历史记载,1883年,沙头当地商人李溉之发动同胞投资兴建“万安医院”。1908年,万安医院扩建为万安善院,落成之日岸上醒狮游街,水上龙舟竞渡,沙头全圩一片欢腾。115年后,万安善院重新启用之日,沙头依旧可见群龙出海、龙舟竞渡,万人喜笑颜开。
万安善院修缮遵循不改变原有结构、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万安善院整体构造,同时融入沙头水乡元素和现代慈善阵地功能,将万安善院活化为九江慈善公益综合服务阵地,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慈善公益综合服务。
其中,一楼展厅演变成慈善、地域文化宣传阵地,通过沙头本土历史与水文化
相结合,重现了九江沙头民国时期商业发展、人文历史、万安善院历史等,展示百年来沙头的发展历程,让万安善院成了感悟沙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万安重光沙头旺,善院积德乡振兴。”沙头人老志材看到万安善院再现新颜十分激动,不由得要赋诗一首。自从万安善院启动修缮以来,他十分关心修缮进程,不时给施工单位提供历史材料作为参考,万安善院“新妆”迎客让他深感欣慰,“让大家都知道它的历史价值,去传承这种慈善精神是十分值得的。”
慈善精神百年传承修缮款均来自社会
建成后,万安善院善举涵盖了社会劝化及各方面社会救济,如赠医施药、施粥派衣、施棺代葬、留医接生,也逐渐成为沙头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善堂。
2012年,万安善院被评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这里不仅仅是沙头人熟知的地理坐标和文物古迹,更是沙头乐善精神的起源点。为进一步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赓续百年慈善精神,九江镇委镇政府统筹九江慈善会,于2022年12月底启动万安善院修缮计划。
更为亮眼的是,万安善院修缮项目所有修缮资金都来源于社会募集。项目发起后得到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大力支持,短短4个多月,项目共募集社会资金超27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捐款人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快递小哥、装修工人、士多店小老板,还有当地村民等,人数超2000人。
“万安善院修缮是九江人、沙头人慈善精神的体现,也是140年前万安善院先辈初衷的传承和发扬。修缮资金募集过程中沙头商会发挥牵头作用,更让我们欣喜的是不仅仅是沙头片区,整个九江镇都动起来了。”九江镇委书记刘伟介绍,广大九江乡贤一起参与到万安善院的修缮中,同时很多民间人士,例如万安善院的后人以及很多知识分子也提供了很多素材、很多故事来丰富万安善院的历史内涵。
“万安善院修缮完成是乡亲、乡贤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南海九江沙头精神的传承,价值观的传承。”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表示,接下来九江要打好“水上九江”牌,在“水上南海”工作推进中走在前列;打好“乡贤文化”牌,传承好乐善精神,培育更多“贤二代”;打好“龙舟文化”牌,传承好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龙舟精神。
如何进一步活化使用安万善院
对于进一步活化使用万安善院,九江提出三个目标,赋予万安善院“新使命”,为沙头发展强动能。
第一是让万安善院成为沙头传统文化的“精神祠堂”。
把沙头几百年的历史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让老一辈沙头人来这里可找到共同记忆,新一代沙头人在这里找到根与魂,找到文化基因。
第二是让万安善院成为展示乐善九江的一扇窗口。
万安善院一个“善”字传承了140年,无论是当时创建万安善院还是如今重启万安善院,都离不开乐善精神,在这里感受到九江、沙头的乐善精神,参与到九江乐善事业中。
第三是让万安善院成为见证沙头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这里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中心,打造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和空间,为沙头基层治理贡献新力量。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万里通讯员康秀明刘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