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3月2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逐浪新蓝海 让睡眠产业“醒”起来
    • “健康·佛医保”上线 保费不变保障升级
    • 广东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达到1万亿元
    • 南海清明祭扫预约平台3月29日上线

    第A02版:要闻

    • 用“最强大脑”解决城市“顽疾”
    • 解决灌溉用水 保障农田增收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倡导市民文明出行营造良好交通环境
    • 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基层润职工

    第A03版:经济

    • 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IP蒙娜丽莎要主动创新
    • 住进人才公寓 推窗望见西樵山
    • 南海开班培训结对帮扶县镇干部
    • 里水村级工业园区志愿队伍巡查安全

    第A04版:要闻

    • 南海清明祭扫预约平台3月 29日上线
    • “五新奔跑兔”跑出普法工作新篇章
    • 发现问题落实整改确保创建走深走实
    • 创建工作常态化狠抓重点区域管控

    第A05版:要闻

    • “诚信积分”兑出乡风文明
    • 鼓励孩子用红包购买物资送老人
    • 大篷车进村居 反诈宣传“动起来”
    • 主题课持续至10月培育社会治理人才
    • 无证向排水设施排污最高罚50万元
    • 遗 失 声 明

    第A06版:要闻

    • 快乐徒步这些技巧要注意!
    • p55

    第A07版:教育

    • 《醒狮操》将在中小学全员推广
    • 学生走进田野里种树赏花做午餐
    •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 喜迎美好十岁一起绽放星光
    • p2

    第A08版:健康

    • 别让睡不好“偷”走健康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4:要闻

“五新奔跑兔”跑出普法工作新篇章

南海拓宽法治宣传的时空维度,让普法工作进一步“活起来实起来”

2023年03月22日

    ■西樵镇普法办、西樵消委分会在樵岭国际广场举办以“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的户外宣传活动。

    ■丹灶镇有为法治公园。

    3月18日~19日,南海区总工会、南海区应急管理局、南海区普法办联合举办“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学法大赛。根据“南海普法”微信号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参与人次超45.6万。这是南海区巧借力、勇创新,以“南海普法,伴您同行”全媒体宣传共享平台拓宽法治宣传的时空维度的具体实践。

    2023年迈进“八五”普法中期之年,如何答好让普法工作进一步“活起来实起来”这一答卷?近日,在南海区组织各镇(街道)召开的普法工作推进会上,亮出“五新奔跑兔”,提出通过实施“‘135’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新战略、打造“法治文化聚集区”新概念、发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新倡议、瞄准“三个借力破题”新发力、营造“学法成为潮流”新面貌,推动新一年的普法工作全面铺开,奋力谱写南海法治宣传教育新篇章。

    实施“‘135’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新战略

    在前不久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南海区各镇(街道)普法办前往商圈、公园等人流聚集地,开展形式丰富的普法活动,普及消费者权益相关法律知识。这是南海区紧抓关键节点,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生动实践。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今年,南海区的普法工作再加码,提出紧密围绕“三突出”,实施“135”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战略。“135”即一条主线: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三个统筹:统筹重大活动、统筹重点对象、统筹宣传推广;五个维度:队伍优化、平台搭建、阵地提升、品牌培育、活动创先。

    而“三突出”则包括突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突出企业普法。针对领导干部,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等。针对青少年,深入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针对企业,持续深化“法企同行”主题活动,有效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防范化解企业各方面纠纷。

    打造“法治文化聚集区”新概念

    3月15日,佛山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刘业平带队,前往南海区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调研,实地考察创建特色法治文化集聚区的规划布局等。刘业平提出,南海区的法治文化阵地资源浓厚,但分布零落,要结合文旅资源、法治主题等把已建成落地的法治文化阵地串联成线,扩线成面,推动形成规模效应,以此达到扩大普法效果的目的。

    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历年南海区普法工作的“例牌菜”。南海区已建成了一批囊括主题公园、长廊、广场、体验馆、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法治阵地。其中,里水镇法治文化公园、西樵镇樵园公园法治文化基地、九江镇法治文化长廊和丹灶镇金怡法治文化主题园获评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里水镇法治文化公园入选全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去年更是结合乡村振兴及法治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要求,新建了丹灶镇有为法治公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教育阵地。

    今年,南海区将结合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通过文旅融合、河地共建、区域串联等方式,探索打造产业工人法治文化基地、亲子法治实践基地、梦里水乡法治文化一日游、有为法治文化聚集区等,增加法治阵地的厚度,推动创建法治文化阵地聚集区,将“例牌菜”真正打造为南海法治文化的“地方特色菜”。同时,力争上半年推出南海区法治文化阵地“云”地图(图鉴)。

    发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新倡议

    “企业全生命周期”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阶段,在周期内各项业务涉及部门业务广泛,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繁多,需要推动各部门加强联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南海区将以“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为抓手,强化各部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普法工作的考核机制,要求各部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围绕各大企业最关注或容易发生的法律风险,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

    此外,南海区普法办印发了《2023年南海区“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及围绕产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病防范等与“企业全生命周期”息息相关的内容,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学法先锋”企业擂台赛、“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企业诚信守法”、“法律服务面对面”等活动,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普法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优化南海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瞄准“三个借力破题”新发力

    南海区司法局副局长关海潮表示,经费紧张是今年南海区开展普法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巧于“借力”是破题之要。关于如何借力?可从村(社区)、部门、上级中找到发力点。

    向村(社区)借力,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基础建设完善的公园、广场,扩大基层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积极挖掘本土“乡贤文化”,进一步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引导乡贤力量加入普法工作中。

    向部门借力,乘“乡村振兴”等各类政策的东风,结合创文工作等,整合聚集农业农村、市政、“创文”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把法治创建、普法活动融入文明村(社区)创建、美丽乡村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中,实现“1+1>2”聚合效应。

    此外,亦可以向上级借力,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响应上级部署落实创新性的普法项目、方案,向上级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营造“学法成为潮流”新面貌

    近年来,南海区司法局积极适应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搭建“南海普法,伴您同行”全媒体宣传共享平台,以“南海普法”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设有丰富的普法产品阵线,同时在佛山+、珠江时报、佛山电台92.4频道,还有各镇(街道)电视台开设各类法治栏目,打造了一批影响力大、精准度高,根植南海区的法治文化品牌。今年的普法工作将以“三结合”为中心抓创新、抓亮点。

    点与面的结合。既有全社会层面的口号标语等概括性普法宣讲,亦对特定群体精准推送相关法律知识。结合当地方言、文化习俗等,编写、编排法治故事、法治歌谣、法治文艺节目,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开启“旅游研学+普法”新思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打造法治文旅研学基地。

    新平台、新形式相结合。充分运用“南海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指尖普法+精准普法”的方式,通过文章、视频、问答等多种形式,传播法治好声音。组建“指尖普法服务团”微信群,及时发布、转发法治宣传动态信息,收集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并邀请专业律师进行解读。

    内与外的结合。在宣传主体与内容供给上,既要借用社会力量和媒介,更要有内生动力,打造以自有资源供给为基础的普法品牌。依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部门、镇街以及社会的资源广泛开展法治文化主题摄影、书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优秀作品创作征集推广活动。

    文/珠江时报记者原诗杰通讯员吴伟武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