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创新推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用“最强大脑”解决城市“顽疾”

一位市民在上班路上随手拍了一张道路旁渣土乱堆放的照片,发给“南海区文明城市创建”小程序,没想到后台工作人员很快收集了他反映的问题,无缝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进行处置,等他下班时该道路已恢复干净通畅。
这是“南海区文明城市创建”小程序将带来的预期场景之一。如今,得益于“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的运行,南海已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流程闭环的数字化文明城市创建新模式,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待小程序正式上线,“人人都是文明城市创建参与者”的愿景将更快照进现实。
科技赋能
为文明城市创建装上“最强大脑”
作为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区域之一,从“摘得金牌”“守护金牌”到“擦亮金牌”,南海一直瞄准“文明高峰”奋勇向前,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城市创建先进经验。
其中,依托“城市大脑+智慧管理”大数据分析和管理体系,南海用“智脑”代替“人脑”,创新推出“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直面城市面积大、实际管理人口多等挑战,一改依赖“人海战术”的老路子,为全区文明城市创建装上“最强大脑”,插上信息化翅膀。
敢为人先的南海,率先为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加注了智慧科技筹码。
沿着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之路,“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设有网上申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主要模块,将全区40多类项目、3500多个实地点位、近700条指标任务、800多个点位管理员纳入“一张图”管理。当点位管理员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时,便可即时拍照、定位上传平台,平台将自动把问题线索分发至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再由职能部门和镇街处置并反馈结果,最终形成“问题采集、数据流转、问题交办、效果追踪”的全流程业务闭环。
“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还通过联动全区视频共享平台,运用城市摄像头智能AI动态视频场景识别技术,发现“暴露垃圾”“占道经营”“渣土乱堆放”等不文明行为。这不仅弥补了点位管理员无法全天候在岗且人力物力有限的不足,还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城市治理顽疾。
运行至今,南海已实现对点位达标情况进行分级管理,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决策提供了直观、科学的数据支撑。例如,某位置问题难以根除,将被列为“老大难”项目加强管理;某位置问题被妥善解决,就可作为优秀典型为其他点位提供经验借鉴。
再如,问卷调查模块可覆盖南海290个村居、753个小区、14215个楼栋、859668户小区户数,既可以快速掌握大多数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满意度,也能有效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便捷高效
市民化身“啄木鸟”“百灵鸟”参与治理
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切,必须以百姓的感知度为标准。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正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按照计划,“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将融合手机端、PC端和大屏展示端三大端口,打造手机端采集数据、电脑端流转数据、大屏端指挥调度与分析决策的运行模式。
其中,作为手机端的数据采集渠道,“南海区文明创建”小程序即将上线运行。小程序主打“随手拍”和“问卷填写”两大模块功能,每位市民都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反映城市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公共设施、行业规范、志愿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说出自己的“文明心声”。
南海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自动(前端感知设备、视频监控等)、主动(实地巡查等)、被动(市民举报等)三大维度,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打造了全时段、全领域、全区域的综合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指挥调度平台,就像有了一支24小时不下班的文明城市创建专职队伍。
此外,为确保及时有效解决点位管理员和市民反映的问题,“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通过链接城市大脑数据资源及支撑平台,将产生的数据信息同步推送到各部门,实现了与区内多个数据平台互通互联。同时,还与12345平台紧密对接,以便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监察、考核和跟踪。
每一位生活在南海的居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城市的创造者。如何调动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南海依托会思考的“智脑”、全天候全时域的“智眼”、万物互联的“智网”、协同高效的行动“智体”,全面整合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壁垒,向科技借力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色。
这条高效便捷的反映渠道,在让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体验感不断增强之余,也必将带动越来越多市民化身城市治理的“啄木鸟”和城市发展的“百灵鸟”,积极参与南海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通讯员梁丽基潘耀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