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社工托起残障青年“校园梦”
“我喜欢读书,我想读书!”今年16岁、不幸患智力四级残疾的里水青年阿儒(化名),噘着嘴表达想法的情景,至今仍让入户的双百社工廖明敏难以忘怀。“他汲取知识的想法很强烈,令人动容。”廖明敏说。
2022年年初,由于多种原因,阿儒不得不休学在家,“重返校园”成为了他最为迫切的梦想。廖明敏从心理辅导入手,帮助阿儒一家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协助阿儒通过自身努力圆了自己的“校园梦”。
命运多舛仍心怀信念
出生时,由于脐带绕颈三圈引起了缺氧,阿儒的身体发育、智力都受到了影响,身体平衡能力也较弱。
十多年来成长的每一步,阿儒都要比同龄人付诸更大的勇气,付出更多的努力。每次因肢体不平衡而摔倒,阿儒在父母的鼓励下都能缓缓爬起来,吃力地协调好肢体动作,一步又一步地克服地心引力。坚持、治疗,阿儒逐渐恢复了基本独立行动的能力。
然而,由于发育迟缓引发的多动症等病状,让阿儒的初中学业受到了阻碍。在镇教育发展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校方积极帮助阿儒争取留校学习机会,阿儒由奶奶进行陪读,但由于病状加重,初三上学期结束,阿儒不得不暂时休学在家。
即便如此,学习的热情仍充斥着阿儒的内心,平时也会自主打开书本阅读学习,但缺少了老师的教导,阿儒开始对知识感到了陌生,不知所措的他还因此有了厌学心理。阿儒妈妈只能加以抚慰,也鼓励他带着弟弟学习,共同巩固和强化知识。
助失学青年圆“校园梦”
2022年4月,“双百”社工廖明敏第一次入户探访阿儒一家,她认真记录着阿儒一家的基本情况、各种需求和想法,认真的态度也让阿儒敞开了心怀。
“我喜欢读书,我想读书!”了解到廖明敏此行入户的用意,阿儒念叨着他内心迫切的愿望。虽然知道读书学习过程很累很苦,但他想坚持、想努力,阿儒还将日常翻阅的书籍分享给社工,说着阅读带来的知识和喜悦。“看到其他同学能上学,自己只能在家,我总是开心不起来。”阿儒说。
了解到身边有成功考入特殊学校的案例,廖明敏和阿儒母亲讨论求学申请、考学入学的应对策略,了解学校背景、开设专业、考试相关内容等。“报考的学校很好,但我担心阿儒的考试,考不上就没机会学习了。”阿儒母亲说。
“不用担心,阿儒学习热情很高,加以辅导肯定能顺利通过考试!”廖明敏帮助阿儒母亲建立信心,还通过社会支持网络,发动其家人、亲友、邻里、志愿者等为阿儒提供有效的入学前服务,及时调整负面情绪状态,更好地应对考试。
廖明敏还积极引导阿儒分享近期的学习成果,让他重新树立学习“成就感”,引导他回归初心、坚持学习信念。
2022年7月,阿儒妈妈激动地打来电话,向廖明敏报喜:“我儿子(阿儒)成功被学校录取了!”在祝贺之余,廖明敏还积极和学校沟通对接,协助阿儒领取入学资料、准备入学事宜、适应新学校生活。
“看到他们坚持从不言弃,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发自内心感到欣喜。”廖明敏说,对于特殊群体而言,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同样重要,他们主要是发挥了专业优势,帮助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用心理疗法等恒常开展治疗协助,更好地帮助他们织密织牢幸福保障网。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通讯员谢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