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备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双高对接”平台
佛山发布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双高”行动方案

珠江时报讯(记者/区辉成)推动“双高”行动方案将有哪些保障措施?新高考之下,佛山特色课程改革将对高中学校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变化?昨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围绕保障措施、特色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和高校“双高对接”创新举措等师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就新进发布的《佛山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双高”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制定情况进行解读。
落实五大保障措施
“推动‘双高’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将有五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经费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招生评价、强化监督指导。”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杨丹霞表示,各区将同步制定本区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发展行动举措,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编制配备、硬件提升和政策保障。学校要发挥积极主动性,依据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和特色基础,确立特色发展方向和目标,编制创建实施方案,落实具体举措。
杨丹霞说,各普高学校要改善学校特色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改扩建工程与特色办学的一体化推进,加强学校空间功能布局优化,加大特色学科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活动等场所建设力度并增加其有效容积,充分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要。
在招生评价方面,对获得高水平特色项目且育人成绩显著的学校,市教育局将给予相应自主招生政策支持。同时要完善适应高中特色发展需求的中考招生政策,引导具有个性特长、学科专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适合自己发展的普通高中学校,支持学校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办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积极开发精品课程
“特色课程教学改革工程”是“双高”行动方案的八个重点任务之一,每所高中都要着力打造完备的特色课程教学体系。
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彭海燕表示,首先是重视思政一体化建设。通过开展“大、中、小、幼”思政大课堂,促进思政课有效衔接,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思政课,促进我市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每一位师生。其次是加强市、区、镇、校四级教研体系建设,为特色课程建设保驾护航。通过四级教研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级统筹,区级推动、镇校主体课程体系建设。我市在跨区域共同体建设上先走一步,有效促进五区学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佛山还积极开发精品课程,促进线上线下学习互联互通。我市全面推动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品微课设计,命题评题品题、实验教学指南编制等活动,有效促进我市各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各区、各校课程开发提供示范引领。与此同时,各区各校也开发了一批特色课程,如高中选修课、大学先修课,体艺类、传媒类、小语种、学科竞赛课程,生涯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课程等。
打造“双高对接”平台
佛山高中和高校“双高对接”将会有哪些创新举措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舒悦表示,目前佛山正在实施高中对接高校“四个一”计划,实施人才苗子在科学家、工程师身边成长行动,并建立了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中学名师机制,打造高中名师骨干的高校培养培训基地,探索高中教师高校访学制度,推动高中与高校共建科研团队,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下一步,佛山将搭建“双高对接”常态化平台,打造线上“双高”平台,即“双高”资源微信服务民生品牌;创设“高校资讯”模块,含“高校招生信息”“高校合作需求”“高校办学特色”三个版块,囊括全国双一流高校及广东省高校招生及发展的资讯,规划目标是囊括全国主要高校;打造线下“双高对接大会”平台,建设高中与高校育人对标、问题对话、需求对接的年度性对接大会品牌及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