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镇黄岐第二小学警家校护畅队:
7年坚守风雨不改护航千名“儿女”上学路


■警家校护畅队开展交通护畅工作。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早上好!下车请小心。”“这位家长,要戴好头盔哦。”2月6日,南海近60万名学子迎来兔年新学期。上午7时20分,在大沥镇黄岐第二小学校门口,作为警家校护畅队队长,同时是四年级学生家长的邹竞雄已经到岗。身穿蓝色护畅马甲,戴着口罩,“全副武装”也掩盖不住邹竞雄的活力和热情。
“工龄”3年多,没有工资,邹竞雄在这个特别的岗位上默默驻守着。被师生家长亲切称呼为“大雄”的她,与自愿参与护畅的其他家长义工及学校老师、派出所民警一起,每周一到周五,风雨无阻,承担起维护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引导学生文明有礼、提醒家长遵章守法的责任。
护畅服上“不分彼此,用爱守护”八个大字,诠释了他们的初心。义工们以兄弟姐妹相称,将学校一千多名学子当成自己的儿女来爱护。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和行动传递正能量,让校园变成家园,营造一方温暖、阳光、积极的乐土。
湛蓝身影默默坚守“每个入口我们都在”
“兄弟姐妹们元宵节快乐!感恩有你们一如既往地参加护畅工作。”2月5日晚,邹竞雄像往常一样,在护畅微信群中发布了第二天参与护畅的岗位安排。
黄岐第二小学位于城区中心,每逢早晚高峰,车流量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或坐车或步行前来上学,通行安全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牵挂的一件大事。为此,7年前,学校引导、热心家长参与、公安助力组建了一支警家校护畅队,保障师生、家长交U通安全,缓解高峰时段校门拥堵问题。
护畅队的工作并不是“自扫门前雪”,这一点从岗位的安排便可得知。每天早上,当黄岐二小的学生出门上学时,都可以在渔村牌坊路口、黄岐大桥入口、河畔花园公交站、天桥底等通往学校的重点区域及校门口,看到一抹抹醒目的“湛蓝”。十几位家长义工分工合作,护送同学们过马路、安全下车和通过天桥,指引车辆快速有序通过以免造成交通堵塞,帮低年级的同学下电动车、背好书包、戴好校卡,提醒家长和孩子戴好头盔。
在这群家长义工中,邹竞雄是“领头羊”一般的人物。“大雄是我们护畅队的灵魂,没有她,我们的工作可能很难像现在这样顺利开展。”该校家委会主任姚军说。
每天清晨,邹竞雄总是最早到校护畅的义工家长之一。刚到学校,她就开始清洁校门口,做好护畅准备。每周五傍晚或周六早晨,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保安室旁,对护畅队的队服、帽子等进行清洗、消毒。晾晒在学校车棚顶的护畅服和护畅标识,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她每天都细心制定护畅岗位安排表,确保校园周边每个可能藏着安全隐患的角落都有家长义工的守护。
3年前,刚加入护畅队的邹竞雄,初衷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能让我的孩子懂得,做事要专注,认定了就要坚持把它做到最好,有始有终。”她欣慰地说,孩子现在特别喜欢妈妈去做义工,认为那样会让自己很自豪,“我去晚了,他还着急呢!”同时,孩子的性格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懂得共情、乐于助人。
护畅初心七年“未痒”成就家校协同育人典范
在邹竞雄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家长加入义工行列,尽己所能做到最好,将这支年轻的队伍变成“铁打”的队伍,曾获2020年南海区杰出志愿服务团队称号。他们中,有人坚持护畅6年,初心不改;有人向学校捐赠了300多件护畅T恤;有人背脚受伤的孩子上下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惊喜地发现,自己对学校的了解多了,与孩子的沟通顺了,家庭的和谐程度更高了。
谈及当义工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家长们都有话说。五年级学生家长陈少蓉笑称,自家孩子原来是个“小胖墩”,一碰到运动、家务之类的活儿,总是不情不愿的。“自从我报名当了家长义工,每学期开学前几天,学校要搞卫生,我都会带上孩子一起过来帮忙。慢慢地,他在家也会主动做家务,变得很乖!”
一个美好的初衷孵化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邹竞雄的努力不仅被她儿子看到了,也感动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明朝王阳明有一个理论叫‘知行合一’,我觉得大雄是当得起这个评价的。我们的家长义工,为文明校园建设和家校协同育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黄岐第二小学校长曾小兵说。
在当天学校开学典礼上,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全体学子向辛勤付出的家长义工表达感谢。该校副校长陆梅深情地说:“希望同学们能从家长义工身上汲取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通讯员彭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