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大会释放做优做强制造业的强烈信号
“四链”并举发力 强化制造业核心支撑

■南海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扶持资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项目。图为蒙娜丽莎瓷砖数智化工厂车间。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南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大会现场。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制造业是南海发展的根和魂。40多年来,南海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一批又一批制造业标杆企业强势崛起、勇立潮头,引领南海创造了跻身“广东四小虎”的发展传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省委全会首次提出,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市委全会制定了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要求筑牢“六大台柱子”。
中央、省、市各级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为南海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12月26日,南海举办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大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佛山市高新技术进步奖获奖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颁牌,向全社会传递南海高举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区大旗,与企业家站在一起的强烈信号。
南海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枢纽,推动产业链、数据链、创新链、资金链加速融合发展,乘势而上把南海制造业家底做厚、家当做大。
制造业当家 南海家底雄厚
2022年,南海围绕区委“1114”工作体系和“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创新、诚信经营的优秀企业,为南海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会现场,南海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佛山市高新技术进步奖获奖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举行颁牌仪式。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表示,希望受表扬的企业再接再厉,锐意进取,继续发挥标杆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为南海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大会还举行了2022年度人才团队落户、金科产合作、产业基金落户、重点增资扩产项目等系列签约仪式。广东优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纳纤科技有限公司等人才团队签约落户南海。本土制造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增资扩产,三龙湾数智科创产业园、九江酒厂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增资项目、利达包装增资扩产项目等一批本土企业进行增资扩产签约。
“中央、省、市各级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释放了夯实制造业根基、筑牢经济基本盘的鲜明导向,是南海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南海区区长王勇说,“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乘势而上把南海制造业家底做厚、家当做大。”
打通产业链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南海区委提出“1114”工作体系,在“四领域”中的产业领域,南海把“两高四新”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抓战新产业引育壮大“两条腿走路”。
在招商引资方面,南海取得新突破。1至11月,南海新引进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项目74个,投资额819.54亿元,占新引进项目投资额的81%,一批新引进的“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给南海先进制造业注入新动力。
广东鸿浩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是今年落户的项目之一。“鸿浩半导体基于自身在半导体设备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合作,着力打造一个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超级加工中心。”广东鸿浩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唐祯安表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南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项目的周转厂区已经投产,投资20亿元的新工厂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底建成投产。
同时,为重塑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南海以产业转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南海深入研究推进纺织、玉器、五金、家具等12个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和规范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平洲玉器街举办了全国首个官方翡翠公盘拍卖,西樵纺织行业开启了“工业上楼”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大沥有色金属交易实现了规范纳统等。
“在桂城街道出台促进玉器珠宝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后,我们通过政策宣讲、前置服务,目前新增220家企业,新增11家符合纳统条件的企业,约有1.58亿元营收纳入统计,在纳统上实现突破。”平洲珠宝玉器协会党总支书记潘灿英分享了玉器行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今年10月份,平洲玉器街顺利开启全国首个翡翠“官方公盘”,促成交易250多份,成交金额接近3亿元,税收近1000万元,为翡翠玉石交易及下游加工销售带来更公平、更阳光、更规范的出路。
拉通数据链 推动中小企业加速转型
“通过数字化转型,维尚工厂有效解决了个性化与大规模生产的矛盾,实现了93%的综合材料利用率、零库存生产,日订单处理能力10000个以上,交货周期控制在10天内。”维尚家具总监黄国维介绍,维尚的数智化模式已经走出了国门,向海外家居企业提供“参数化设计+柔性化生产+供应链资源+销售支持”服务,目前已经在泰国、印尼、波兰、美国等地复制。
2022年,南海加快实施“千企智造”计划,从政策端、供应端、需求端发力,打造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带动超16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在政策端,南海区积极整合各级政策资源,着力解决企业全周期转型资金之困。充分发挥“数字贷”全额贷款贴息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加快转型步伐。2022年,南海已有超过360家企业获得“数字贷”,撬动企业投入金额约60亿元,获得金融支持超10亿元,新增标杆车间100%应用数字贷产品。南海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扶持资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项目,累计获得8家市级示范工厂、57个市级示范车间的全市领先成绩,获得市级奖补超过3亿元。
在供给端,南海区着力集聚百家服务商力量,解决企业转型技术和人才之困。目前,南海聚集了全市最多国家“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全国共24家)、超200家的数字化服务企业。
融通创新链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赋能
金融和科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腾飞之翼。2022年,南海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堵点、痛点加大科研攻关,高新技术企业数连续8年保持全市第一。
企业所需就是科研所向,南海先后出台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扶持等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例如,原点智能打破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垄断,佛山华数机器人实现了机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除减速机外全部自主研发等。南海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509家增加至2021年的2295家。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3月,是由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三方共建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我们正在蓄积发展势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导热柔性二维氮化硼散热膜’热导率较国外竞品提高40%,在电子封装热管理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已与华为、OPPO、小米、VIVO、比亚迪等国内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勇介绍,研究院已经陆续孵化引进25家企业,其中已有2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企业获批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5家企业入选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
畅通资金链 加快促进金融服务实体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依托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发达的民营经济,南海区拥有雄厚的金融实力。2022年11月,南海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59.84亿元,同比增长20.14%,贷款余额6201.53亿元,同比增长20.13%。
面对疫情反复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南海推出新增企业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等“金融暖企服务实体”十条措施,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周转。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462亿元,同比上升28.5%;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年度扶持企业1140家,同比增长95.54%,扶持300家“十百千”培育企业转贷140.71亿元,有效保障优质中小企业稳定经营。
南海还通过搭建“千灯湖投融汇”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精准高效对接,汇芯半导体、斯塔克机器人等企业成功获得基金投资;创新出台“投贷联动”政策,以“股权+债权”的资金供给方式解决科创型企业融资难题,已有5家科技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13家科技型企业入库。目前,南海已有8家银行和10家投资机构成为投贷联动专项资金的合作银行和合作投资机构,清极能源、中科清紫、好易点等5家南海科技型企业获得银行授信,累计融资金额约5亿元。
“目前,南海区拥有13个超200亿元的传统产业集群。”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表示,接下来,南海将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枢纽,推动产业链、数据链、创新链、资金链加速融合发展,大规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打造一大批专精特新、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迈进,积极作出“制造业当家”的南海担当。
抢抓机遇做优做强南海制造业
企业、政府和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企业动力、政府能力、社会活力叠加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劲动能,才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增强发展信心,坚信制造业当家才能促进经济强力回升!”王勇特别强调信心。在他看来,信心比黄金重要,这种信心来自经济形势的乐观预期,来自当前政策的重大机遇,也来自南海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前11月,全区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国有工业用地出让面积为去年3.5倍,全年招商引资总额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元。数据的背后,体现了南海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强劲韧性,体现了南海企业家逆势投资的强大信心,体现了全区上下齐心抓发展、拼经济的火热干劲。
“支持企业用心,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王勇看来,南海推动制造业做强做大,需要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他鼓励企业家用心专注实业,用心主动转型,用心科创赋能,用心拥抱资本。
“推动政企同心,构建营造暖企惠企的良好营商环境。”王勇表示,南海区委区政府将始终把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遗余力当好企业“店小二”,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城市配套环境。
“今天的南海,处处是舞台,处处是机遇。”大会最后,王勇诚邀广大企业家、投资者和各类人才走进南海、选择南海、扎根南海,创造更多南海制造的高光时刻,共赴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美好未来。
高举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区大旗,推动金融和科技助力制造业,南海的未来更加可期。我们有理由期待,2023年的南海必将更加精彩。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
通讯员李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