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南海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超573公顷,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推向深入
为全省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探路

■3月11日,狮山莲塘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拆除整治现场。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自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来,南海成为大湾区投资热土。图为海天BigH绿色产业集合带项目效果图。

■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12月26日,南海举行2022年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阶段成果展示会,系统总结了一年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历程,激励全区上下比学赶超、担当作为,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推向深入。
一年来,全区上下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超万亩,集约农用地超万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超573公顷(8600亩),低效用地腾退并复垦复绿超333公顷(5000亩)。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全区上下要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要,找准突破口、全员跑起来,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为全省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探索有效路径。
/交出成绩单/
连片产业用地整备超570公顷
今年1月18日,南海成为全省唯一以县域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
过去一年,南海聚焦攻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聚焦破解土地碎片化的问题,落实落细六个坚定不移的举措,推动产业空间、农业农村空间、生态空间实现有效重构。
截至12月16日,南海区已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706.7公顷(1.06万亩),历年累计拆除4520公顷(6.78万亩);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2706.7公顷(4.06万亩),历年累计整治8713.3公顷(13.07万亩);连片产业用地整备574.2公顷(8613.2亩);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并复垦复绿336.76公顷(5051.4亩);产业保障房建设116.5万平方米。
在农用地整理方面,南海区已完成新增耕地及垦造水田185.6公顷(2784.7亩),集约农用地786.7公顷(1.18万亩),划定农业产保区(1.2万公顷)18万亩,打造了5个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区,面积合计5333.3公顷(约8万亩)。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南海区全力推进万里碧道南海段建设,半月岛生态公园等多个公园节点开放使用。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绿道系统、新型文体空间,高质量建设12个万亩千亩公园,精细修复20个河心岛,实现全民畅享绿色活力。
在这张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的经验做法。
过去一年,南海坚定不移抓统筹建机制,成立了区级指挥部,组建了“2168”工作架构,全力以赴,上下同心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此外,南海以创新政策作为支撑,创立了“1+3+4”政策体系。2022年已出台相关文件57份,在全省首推“三券”制度等。
南海通过建立指标保障机制,设立3000亩“周转指标池”,实行竞争性分配,已保障20余个重点项目加速落地;设立区级专项扶持资金150亿元,各镇街落实资金预算安排60亿元,村(居)集体自筹资金约50亿元,深化金融机构融资的合作。
南海还坚定不移抓产业促招商,空间活力持续迸发。挂牌成立招商局,实现招商职能归口统一,统一了招商政策、产业地图,建立“一事一议”精准引进机制,为重大项目落地开辟了“绿色通道”。
/发布政策体系/
为项目落地打好政策基础
从几天完成审批手续到一个半月厂房建成封顶,从艰难破题到取得98.8%的高同意率,连片打造万亩工业、万亩农业、万亩生态三大连片空间,南海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重重突破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撑。会上,南海发布了“1+3+4”政策体系。其中,“1”是指一份试点工作方案,“3”是指“三券”核心制度,“4”是指四类配套政策(包括综合政策类、农用地整理类、建设用地整理类及生态修复类)。在全省首推“三券”制度,建立跨区域的资源统筹、市场化运作及利益平衡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政策体系涉及土地整理、用地指标、行政审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内容,每一项都切实解决了影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的重大难题和制度束缚。
会上,南海发出了一批三券确认书,涉及丹灶东联渡口所、大沥谢边及沥中村2个“地券”项目;丹灶良登村、里水逢涌村2个“房券”项目;丹灶东联村及下滘村,狮山五星、新境和狮岭,狮山佛山植物园西门拆旧复绿,大沥镇水围铺,大沥泌联围,大沥谢边立交,里水首批复绿项目,里水逢涌村等8个“绿券”项目。
据悉,“三券”制度在原有“地券”基础上,率先探索“房券”“绿券”等举措,以满足低效零散建设用地腾退、产业用地集聚提升及生态用地精细修复需求,提供连片产业用地,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
“南海创新推出了以‘三券’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不仅为一批项目的落地打好了政策基础,也吸引了省级层面的关注。”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局长潘汝海谈到,南海创新推出“三券”制度,为破解珠三角城市普遍存在的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探路。
/凝聚干部力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淬炼干部主战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南海“闯将”的干劲如何凝聚?
过去一年,南海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一大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铁肩膀。他们既包括党政领导、各级干部,也包括一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愿我们的奋斗,像这片土地一样精彩!”会上,区整治办派驻大沥镇干部张海燕用一句话诠释了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奋斗激情。
作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战场,七镇街的奋斗姿态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桂城战队、九江战龙、西樵尖兵、丹灶先锋、狮山雄狮、里水突击队相继集结,深入攻坚,一批批“硬骨头”相继取得突破。
会上,丹灶镇委书记何敏仪作为镇街代表,回顾了丹灶签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责任状后,“丹灶先锋”如何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万亩奔腾”的全过程。
此次大会还表扬了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顾耀辉表示,每一分成绩,都凝聚着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汗水,都燃烧着新时代改革者的激情与热血。他谈到,29名年轻选派干部在攻坚主战场上挥洒青春,人大、政协、各部门、各村(社区)勠力同心,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起势成势。
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战场淬炼干部队伍,加快打造一支敢打硬仗、敢于担当的南海雄师。
/树立目标/
形成一批示范性项目及精品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战略支点,是关乎南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未来一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出成果、出经验的关键之年。
接下来,南海将如何发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谈到,南海将撬动各项改革合力,强化改革“共振”效应;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争取省市政策支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实现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完善招商联动机制,抢抓重大项目引进;深挖本土特色亮点,打造全域整治南海模式;淬炼干部队伍,锻造南海雄师。
顾耀辉表示,接下来要以更大力度优化空间格局,要以更大力度创新思路打法,要以更大力度做好产业衔接,要以更大力度凝聚各方合力。
在资金问题上,南海区整合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专项扶持资金150亿元,但项目开展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顾耀辉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平衡机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市场化参与机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发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债,破解掣肘项目推进最突出的资金问题。各镇街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取“土地整治+”的多样化模式推动整治工作,形成一批示范性项目及精品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落脚点,是提升产业能级。南海区将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释放出的土地空间用到最应该用的地方,有序引导零散工业用地向42个工业集聚区连片集中,实现政府统筹连片工业用地533.3公顷(8000亩),为制造业当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黄洁通讯员孔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