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2月2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蹄疾步稳一年间 全域整治交答卷
    • “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
    • 2023南海新年音乐会精彩上演
    • 乘势而上 把制造业家底做厚家当做大

    第A02版:要闻

    • 为全省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探路

    第A03版:要闻

    • “四链”并举发力 强化制造业核心支撑

    第A04版:要闻

    • 让制造业当家 书写不凡南海

    第A05版:要闻

    • 已有90万人次参与期待您的宝贵一票
    • 以“心”促“兴”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 小学初中期末考延期至下学期
    • 全程 55分钟票价8元

    第A06版:镇街

    • 电动车不再“霸道”“小圆桌”有大功劳
    • 老旧小区迎来新“管家”
    • 设置六大展区互动游戏穿插其中
    • 丹灶依法拆除6处占耕宅基地
    • p41

    第A07版:教育

    • 激趣动情明理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 以研促教推动高质量课改

    第A08版:天下

    • 康复后不要大吃大喝可适量运动
    • 统筹
    • 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 知网被罚8760万元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5:要闻

以“心”促“兴”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南海对口帮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科学规划土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2022年12月27日

■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

■大洲镇大力发展香猪等养殖业。

扫码看视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1年,南海区对口帮扶云浮市云安区,肇庆市德庆县、封开县,围绕“帮扶地所需、南海所能”,立足资源禀赋,产业谋篇布局,补短板强弱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展现南海在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效,反映南海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场景,即日起,南海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珠江时报推出驻镇帮扶看南海系列报道,将各项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晒”出来,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还能在田间找到一份这么好的工作。”12月中旬,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内的指天椒迎来丰收,村民陈庆芬当起了田间“HR”,管理数十名采摘辣椒的务工人员。

然而在去年,陈庆芬日子还过得十分紧张。好在南海区驻渔涝镇工作队引入龙头企业建设种植基地,陈庆芬第一时间将家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如今,他每月收入达到4000元。

2021年7月,南海共选派23名驻镇帮镇扶村干部驻扎封开县,对口帮扶大洲镇、渔涝镇、江川镇、平凤镇。一年多以来,南海对口帮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科学规划土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四镇振兴风貌在多项举措的有力推进中不断焕新。

盘活“沉睡”的土地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闲置土地‘动’起来,就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南海区驻渔涝镇工作队队长崔现忠直言。眼下这片繁盛的辣椒地内,数十名村民忙碌着采摘辣椒、搭建棚架……隆冬的小山村迎来了生机。

今年9月,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启动,总投资达1500万元。项目以前进村、袁村村为核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配送”模式,目前,已流转73.33公顷土地,其中近十分之一都曾是撂荒地。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如今,基地每天带动约100名村民就业,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2万元。

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上,崔现忠畅想:明年、后年,工作队计划流转133.33公顷土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完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在江川镇,同样上演着热火朝天的场景。这段时间,南海区驻江川镇工作队队长邱将军和队员何绍强常常早出晚归,漫山遍野地为阳光玫瑰葡萄和农作物混种基地搜寻适宜的地块。

“去年以来,我们已经集约6.67公顷土地,其中超半成的土地都曾是杂草比人高的撂荒地。但要规模化、品牌化,还需要更多的土地。”邱将军介绍,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将建设存储恒温仓库、农资农具仓库等基础设施,同时美化乡村。

近年,南海对口帮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持续推进地块整理,盘活低效用地,引进龙头企业,让“寸土”长出“寸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工作队累计集约140公顷土地;已批复实施的产业项目共20个,其中631专项资金项目9个,共安排资金1221.7万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133.6万元,为受扶地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财富”。

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强化乡村振兴之骨

群山环绕的大洲镇,山高坡陡谷深,耕地面积少。近年来,在南海区驻大洲镇工作队的支持下,大洲镇大力发展杏花鸡、香猪、黑山羊等养殖产业。

“养殖巴马香猪是我俩共同的事业,今年已经回笼资金11万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张丽英夫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21年,南海区驻大洲镇工作队副队长陈庚群多次入户走访,鼓励张丽英夫妇利用林地发展养殖业。

张丽英夫妇成立了强智英家庭农场,以“种养结合”的形式,引进野驯的巴马香猪开展绿色散养,所配伙食也都是利用自家和周边农户种植的红薯、玉米等。

“猪苗费用、养殖成本、出栏利润……工作队都帮我算得清清楚楚,还不用担心销售渠道,这才让我们有了信心。”张丽英说。目前,农场在栏香猪数量已突破280头,到2023年预计可以实现净利润超35万元。不仅如此,工作队还通过张丽英带动周边村居开展巴马香猪养殖10户,全镇香猪在栏数量超1000头。

陈庚群介绍,下一步要降低项目发展成本和风险,如扩大香猪养殖规模、发展林下菇类种植等项目。另外,制定撂荒土地再利用的扶持政策,通过给予相应资金扶持鼓励农户大胆尝试,激活村民致富增收的“一池春水”。

这头做大做优做强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绿色经济,那头利用红色文化等重要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

“平凤镇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炳辉故居、农会旧址大造宫、明清建筑物泰新桥等革命遗址、历史古迹,需要我们‘连点成片’。”南海区驻平凤县工作队队长陈振华憧憬道,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能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工作队在跑遍了全镇、和当地领导班子研究过后,决定重点规划“肇庆市千里红色旅游线路——平凤镇红色旅游革命遗址”,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以大豪岩为主体的红色旅游体验区,对红色遗址点的周边村容村貌升级改造,并结合旅游线路开发需要,对停车场、洗手间、路灯等配套设施进行配套支持。

借助“红线”,南海区驻平凤县工作队将各村特色景点等串联,抱团打造可学、可看、可体验的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创业现场,在强村富民的同时打响“红色名片”。

建设美丽乡村焕发乡村振兴之貌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南海对口帮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记住乡愁、确保质量”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封开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各项工作。

“中心街的路已经快要铺好了,听说帮扶队还要支持我们开发种植业和旅游业。”冬日暖阳下,江川镇豆腐坑社区的村民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

江川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一度滞后。提起交通,当地群众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这里部分进村道路是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的黄泥路。2021年以来,在南海区驻江川镇工作队的支持下,江川镇修起了通村入户的水泥路,开展雨污分流、四小园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今,农户庭院干净整洁,竹篱、菜畦相映成趣,昔日的落后村迎来了“华丽蜕变”。

提升了“颜值”的还有渔涝镇江边公园,近日,工人们正在加紧两岸景观改造的收尾工作。升级改造渔涝河两岸景观,设置了沿河步道、餐饮区、健身区等。“除了因地制宜打造一河两岸,我们还将结合龙山文化等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感,推动乡村城镇化。”崔现忠说。

制度作保障,帮扶更高效。在平凤镇,驻镇帮扶工作队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作为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对12个村(社区)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明确管护内容、管护标准,创新管护方式。此外,驻镇帮扶工作队结合农业农村基本设施需求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对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慧恩通讯员郑洁生图/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