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苍穹 筑梦﹃天宫﹄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即将建成
■航天员费俊龙(右)、邓清明(中)、张陆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发
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人组成。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主要目的为: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空间站日常维护维修;验证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常态化运行模式。
按计划,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5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看点
1
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在轨交接将是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营期间主要的任务交接模式,相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
2
神舟十五号乘组将承接新挑战
在轨交接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神舟十五号乘组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除日常维护照料空间站外,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期间,计划实施3~4次出舱活动,并将首次使用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也更为广泛,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
3
火箭可靠性再提升
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标达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的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为0.9895。作为新批次火箭,对比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共有45项技术状态变化,进一步提升了火箭可靠性和发射概率,从而更好地为空间站任务服务。此次发射任务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将进入应急救援“值班”状态,执行后续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载人发射任务。
4
在低温严酷环境下实施载人任务
此次发射是继2002年12月30日的神舟四号在低温环境下发射之后,再一次在零下20℃左右的环境下发射长征2F和神舟飞船;是第一次在零下20℃环境下进行载人发射。针对这种情况,发射场地面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同时,针对待发段可能出现的送风温度偏低的故障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预案,根据情况开启推进贮箱地面电调温等,保证飞船返回舱和推进舱推进剂温度满足发射要求。此外,火箭系统也在重要部段采取了粘贴保温层的措施。
5
空间站将实现首次两艘载人船停靠
任务期间,两艘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同时停靠空间站。神舟十五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四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两艘飞船同时与空间站进行信息代传、通风换热、并网供电等。乘组轮换期间,空间站将通过不同的对接总线代传两船遥测,确保两艘载人飞船信息传输的唯一性和正确性。空间站系统将同时向两艘载人飞船通风热支持,送风量根据两船不同热环境进行合理分配,且可根据需求进行分档调节。同时,针对两船同时停靠的情况制定了协调匹配的紧急撤离策略,全力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6
空间站组合体将首次形成最大构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以独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7
平均年龄最大乘组
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位航天员的平均年龄达到53岁,是我国目前为止均龄最大的乘组。指令长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今年57岁,曾在2005年10月随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担任指令长;1966年3月出生的邓清明今年56岁;今年46岁的张陆(1976年11月出生)与邓清明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年龄虽然最大,但是我们的飞行本领依然保持在青春状态。”费俊龙说。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