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2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以艺术美学推动乡村振兴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
    • 欢迎校友回家乡 凝聚南海发展力量
    • 邀您推荐心目中的“南海影响力”
    • 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78条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

    第A02版:要闻

    • 在艺术大地上遇见南海美好

    第A03版:要闻

    • 首个周末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

    第A04版:要闻

    • “南海制造” 闪耀卡塔尔世界杯

    第A05版:经济

    • 南海均居全国第二
    • 布局燃料电池热电联产设备本土化生产
    • 企业研发遇难题企业家给出金点子
    • 关于佛山市南海区南港立交桥围蔽施工的通告

    第A06版:要闻

    • 南海首个商圈妇联成立
    • 少儿“艺”起秀 青春放光彩
    • 体验扒龙舟运动交朋友
    • 本土民谣展现南海松塘之美
    • 整合各方资源服务企业人才

    第A07版:镇街

    • 14家狮企入选市级数智化示范车间
    • 亲子执笔 为社区“化妆”
    • 外来车辆偷倒淤泥被快速揪出
    • 丹灶有为法治文化公园开园
    • p38

    第A08版:网红

    • “爆款”城市IP迭出 为南海注入有趣“灵魂”
    • 一周暖闻
  • 数字报首页

A02:要闻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启动,73个艺术项目亮相

在艺术大地上遇见南海美好

2022年11月21日

■艺术家沈烈毅作品《鱼跃鸢飞》。 珠江时报记者/陈志钟摄

■市民欣赏艺术作品《永恒之花-立花》。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摄

■艺术家向阳作品《进化中的尘埃》。 珠江时报记者/陈志钟摄

农用拖拉机、江边的渔船、稻田里金黄的麦穗、家里养的鸡鸭一一入“画”上墙,成为艺术品……南海平沙岛经营农家餐馆的劳国敏怎么也没想到,自家不起眼的小餐馆竟然成了国际性艺术节的创作场地,而作为普通村民的他也成了艺术项目《海边的餐厅》故事的主角。

除了劳国敏的小餐馆,还有更多艺术作品在南海这片土地上扎根。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以下简称艺术节)在佛山南海西樵启动。

这是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的首次完整呈现——在西樵镇的176平方公里地域8个艺术分区中,134位/组艺术家参与创作的73个艺术项目集体亮相。

这也是南海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高规格召开文化发展大会,提出把南海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后,迎来的首场国际艺术盛宴。

“我们期望,以艺术凝结精神力量,以文化引领城市飞跃,向世界展现南海风采。”开幕式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向各界发出邀请,“希望大家多来南海,走走看看,在艺术大地上遇见南海美好,在交流合作中共享时代机遇。”

以艺术为坐标巡礼南海

树叶随风起伏摆动,像水花般衬托着鱼,树下的游人坐上跷跷板,在游玩中产生的动力牵引着树冠上的“鱼”游动,正如桑基鱼塘里鱼与树、树与塘、塘与鱼的关系,互相作用、和谐共存……

眼前这幅灵动的景象,是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里新落成的艺术装置《鱼跃鸢飞》。“这是一种良性生态循环模式,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动缩影。”作为参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家之一,在驻地创作的一个月里,沈烈毅深深被南海西樵山下独特的桑基鱼塘文化所吸引,从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该作品。

南海让人着迷的文化魅力不止于此。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山水相济、人文共美,南海广袤的乡村蕴藏着数不尽的风情、记忆及故事。这里青山绿水、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是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经济重镇,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地方之一。

南海有太多的价值,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解读并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里。而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的“在地性”特质让南海与之一见如故,双方迅速达成合作共识。经过一年筹备,南海大地艺术节揭幕。

对南海而言,这是一场空前的、具有顶级水准的国际文化艺术盛宴。艺术节结合国际经验探索中国创新,采取全域性布局,致力于地域创生发展,是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的首次完整呈现。

首届艺术节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艺术家深入南海的田野村巷,融合在地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了73组艺术项目,将人们带回“最初的湾区”。

除了绝对意义上的“艺术家”之外,建筑师、音乐家、舞蹈家、文化学者等也都参与进来,很多艺术项目有强烈的跨界属性和破圈性质,让人们多维度领略南海鲜活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面貌。

在西江边的太平墟,艺术家修缮沿江旧民房、老旧市场等,形成独特的艺术景观,重现老街区的繁荣;在儒溪村,艺术家米诺携手46位艺术家,将老民居作为300件艺术盲盒作品的展示空间,带来艺术盲盒新潮体验;在听音湖畔,艺术家向阳将收集来的残旧古家具与木制建筑残件重新拆解、打磨、组合,拼接起儿时记忆的船,希望唤起南海人寻梦起航、向世界探索的精神传承……

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第一次来到南海,就被这里的传统文化、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所触动。在深入采风后,他创作了《时间的灯塔》,“希望我们的作品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10年中有更多艺术家参与到这个行列中,更希望我们的作品能融入南海,更多市民愿意参与进来,共同开启一个新的旅程。”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未来将按照每两年期为一届,计划10年举办五届。从小全域开始,未来将逐步扩展到南海区所有镇街,最终实现大全域覆盖,形成具有南海显著标签的全域性地域型艺术节。

打造文旅“爆款”助力文化“走出去”

“预售票售罄!现已加推500张!”11月16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在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前提下,游客对“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两天后,提前购票的市民路玲出现在艺术节现场。特意穿上黄色连衣裙的她,拉着朋友一路打卡。艺术品《虫洞》让她感觉特别奇妙,美照拍了不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艺术之旅,今天打算一天都待在这里!”

一天行程或许有些匆忙。按照主办方的推荐,南海大地艺术节规划了4条观览篇章线索,游客预计需要三天两夜才能逛完所有艺术展。

艺术节“落地生花”,文旅行业迎来“新商机”。

早在10月9日的南海大地艺术节运营招商工作会上,南海就向旅行社、酒店、餐饮等30多家旅游企业做了推介。艺术节带来的流量,势必产生大量的订车、订房需求,这也是旅行社开展地接服务、本地酒店及餐饮迎接旅客的最佳时机。

18日当天,西樵山开心农家美食农庄老板曹健锋就尝到了艺术节带来的“甜头”。他从早上开始忙到下午2时,才有空吃饭。“今天客流量比往日多了10%,预计周六日会更多。”曹健锋说。

将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打造成世界级文旅品牌项目,这是南海美好期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南海要为所有的游客与观众提供安全、快捷、舒适、周到的旅游体验。

在平沙岛,村民劳国敏的“海边的餐厅”是本次艺术节的推荐餐厅之一。因为艺术家刘庆元的介入,这家餐厅呈现出浓浓的“旅游”属性,并尽力展现一种珠三角生活美学:红黄相间的复古招牌,组合混搭的方式极具南海大排档特色,人间烟火味迎面扑来。游客在用餐之际,就能拥有“生活现场就是美术馆”的独特体验。

“新生活方式带来了新机遇。”西樵镇党委书记李毅佳表示,西樵将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以大文旅促进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提升西樵全域新活力。当天,西樵镇推出“樵湖十八曲,水上观光游船”,分别开设渔耕粤韵旅游专线和太平旧墟旅游专线两条,市民游客通过游船,细细欣赏西樵美景,别有一番风味。

为了保持旅游热度,南海大地艺术节结合南海本土资源进行了创新思考。除了在地艺术创作外,还将以地域创生为目的,发起一系列融合艺术创作和跨界参与的特别项目。

比如邀请音乐制作人、舞者创作南海街舞醒狮操,用潮流方式向传统致敬;开展“烟火一味”艺术美食计划,挖掘提升传播南海美食文化;邀请设计师参与“字神的游戏”太平墟招牌计划,焕发老旧街区活力;发起“幸福花园”艺术疗愈行动,关爱乡村老年人生活状态等,坚持高标准“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公共性”和“应用性”,从而吸引更多流量。

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应如军看来,南海大地艺术节将进一步提升佛山城市文化形象,助力佛山文化“走出去”,增强佛山文化旅游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成为疫情后国内文旅市场的爆点和标杆项目。

以艺术美学推动南海乡村振兴

在西樵儒溪村村民潘美霞家门口,有一件艺术作品《艺术盲盒魔法屋》。10月以来,她总会时不时走出家门,自发帮艺术家打扫创作空间的卫生,晚上还主动把“加班”创作的艺术家们请到家里来吃夜宵。

“我们非常支持这些艺术家来创作,通过艺术节带动儒溪村的乡村振兴,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我们的文化。”潘美霞说,为了支持艺术家创作,她和儿子把自家闲置的两层小楼房让出来,作为创作空间。在艺术家的巧手下,《艺术盲盒魔法屋》仿佛真的施了“魔法”,让原本破旧的老房子焕发新光彩……

作为“地域型艺术节”的代表,大地艺术节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艺术带动地域振兴”的成功模式。对南海而言,大地艺术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展览,而是一种“以文化艺术推动乡村振兴”的解决方案。

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孙倩说,大地艺术节是连接乡村与艺术家的平台,但艺术家从来不是主角,本地村民才是,“艺术节在创造交流与对话的同时,也需要本地人与外来者的一同共建,因为南海不只是佛山之南海、广东之南海,更是天下之南海。”孙倩说。

“大地艺术节真正的价值在于对老百姓的感化和提升,这也是我们当今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整合凝聚和提升的一股力量。”开幕式上,顾耀辉期望,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促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一条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作为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分区之一,儒溪村已经有了探索。

“艺术让儒溪村更美,生活更美,南海更美!”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表示,艺术家在地创作,改善利用了老旧建筑空间、丰富了村民聚会场所、带动了村里的商业,更有效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发现家乡之美。

“艺术与本土传统文化的基因联合是非常有能量的,它可以将南海带到更高层面上。”专门从顺德赶来观看艺术节的设计师黄华健说,很多地方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很多载体不够明朗和独特,而大地艺术节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载体,它能够直接链接直接引爆,“盘活眼前的资源变成当代的、国际的是我们要探索的,下一步乡村文化是绝对的主角。”

艺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以大地艺术节打造南海乡村振兴新样板,激活岭南文化新脉动,将南海打造为“大湾区文化高地”“世界文化艺术旅游目的地”,实现南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价值和使命,这正是“最初的湾区”的题中真意。

南海已经发出邀请:期待透过南海大地艺术节这扇窗,人们可以感受南海这座岭南千年古郡的独特魅力,探寻孕育大湾区今日繁荣的基因和密码,收获文化艺术疗愈心灵、启迪生命的感动。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柯凌娜方婷何泳谊

■小贴士

南海大地艺术节集中活动期自2022年11月18日至2023年2月19日,日常运营期自2023年春至2024年夏。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