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1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南海再增 31个市级数智化示范车间
    • 剑指“最岭南”人文之城
    •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 习近平抵达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 大地艺术节今日启动

    第A02版:要闻

    • “水上南海”: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第A03版:要闻

    • 这里将再现“最岭南”人文之城灿烂辉煌

    第A04版:要闻

    • 城市发展要为文化搭台让文化唱戏
    • “五个三”行动计划让“好玩西樵”即刻来到
    • 在传承和创新中复兴南海文脉
    • 盐步老龙1432项目动工建设

    第A05版:经济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 便携式充电枪怎么样?检测结果来了!
    • 移交项目土地统筹开发建设
    • 激活商会活力贡献发展“金点子”
    • 点对点跟进诚邀更多氢能企业来丹灶
    • 助企业转型寻找对标样本

    第A06版:要闻

    • 行动首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84宗
    • 《石门华光》首演展示石中 90年历史
    • 征集三种体裁作品总奖金约5万元
    • 广发卡“好好歌唱”公益活动发掘本土资源振兴乡村美育
    • 199万元全部追回 事主求助信变感谢信

    第A07版:镇街

    • 车辆“霸道”违停交警集中整治
    •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 狮山朗沙投300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 百名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感受家乡新变化
    • p3945

    第A08版:天下

    • 学好消防知识,争当“小小消防员”
    • 孩子,你充满自信的样子 闪闪发光
    • 搭建“天桥”检验组合机械臂
    • 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 前10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4.4%
    • 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4:要闻

评论

在传承和创新中复兴南海文脉

2022年11月18日

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今天召开,这次大会聚焦文化,更聚焦发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南海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对南海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文化,对南海意味着什么?南海文化,我们要传承什么?发展南海文化,我们要创新创造什么?

一是什么成就了南海?

南海,无疑是中国一个具有较高辨识度、美誉度的区域IP。

始皇郡、隋帝县,南海素有广东“首府首县”之誉。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里,南海不仅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文教昌盛、人才辈出,有“南海衣冠”的美称。

近代以来,南海得风气之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较早开启了中西文化逐渐融合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成为珠三角的改革先行区、经济先发地区,扬名海内外。

在2000多年的漫长时间跨度里,南海始终勇立于时代潮头,我们不禁探究:是什么成就了南海?

南海的成功,首先源自于这一片独特的土地。南海坐落于珠江三角洲腹地,面朝大海,河流纵横。肥沃的冲积平原,充沛的雨水,温暖的气候,为南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海的成功,更归因于南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经年累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南海人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成就,也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品质。

独特的地缘,独特的人民,独特的精神,铸就了南海独特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灵魂。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南海成功的密码,深深隐藏在两个字里面:文化。文化成就了南海。

二向传统,我们传承什么?

南海文脉,源远流长。

亿万年的冲刷与沉淀,为我们积淀了肥沃的珠三角冲积平原。数千年来,历代南海人不断的奋斗、创造与积累,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思考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文化,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回眸与传承。看清我们的源头,明了我们的来路,知道我们的底蕴。

南海文化是一种原生文化。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海先民就已经在这一片水道纵横、土地肥沃的区域里耕作、渔猎,创造了西樵山“双肩石器文化”。西樵山文化,带来了岭南文化发展的第一缕曙光。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区域文化一样,西樵山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秦统一岭南后,中原文化传入加速了南海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2000多年的不断改造,南海已沧海桑田,成为中国南方的鱼米之乡,不仅是商品粮基地,也是蚕桑塘鱼、蔗糖、岭南佳果的重要产地,而且是发展淡水养殖和捕捞的理想场所。尤其是种桑、养蚕、养鱼循环生产体系的形成,使南海的商品生产发展迎来一个高潮。

近代以来,南海人陈启沅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继昌隆缫丝厂,迈出了广东近代工业的第一步。南海也逐渐成为广东的重要工业生产地。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在不是特区、没有特殊政策的条件下,主动作为,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产业发展、土地改革、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创了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面对传统,我们要传承与复兴的是独特的南海文脉。

南海文脉,因南海水脉而兴,与南海水脉交织发展,带有独具一格的水文化魅力。这种水文化魅力,既有大河奔流的刚健进取、因势而变,更有浩荡大海的宽阔广博,包容百川。

正是以大河奔流、大海浩荡的水文化为底色,岭南广府文化以南海为重要起源地逐步发展壮大。广府文化务实、乐观、包容,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冒险、创新。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府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最为宝贵的文化品质。

岭南广府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重要一脉;南海,则是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和核心区。

三发展新时代南海文化,我们创新什么?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南海也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上。南海文化,需要承担新的使命,需要注入新的精神,需要创造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把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把文化部分命名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文化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和使命。中华文化,应当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佛山正在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南海也正在推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南海文化需要承担起“以文铸魂,以文塑城,以文兴产,以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塑造强健精神,传播城市形象,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扎实有力的支撑。

南海的城市精神,也应当锻造、展现出全新的风貌。南海和整个中国一样,正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索。在这条“上下而求索”的道路上,中国、南海自己已是探索者、引领者,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敢为天下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开创一片崭新天地。

南海文化的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要结合南海作为制造业重镇的实际和发展需要,推动文化与制造业相融,用文化为制造业赋能,用文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南海产业正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南海文化同样面临着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南海需要紧跟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先进技术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在数字化发展的赛道上力争领先。

在新时代,在新的一代眼里,文化也正在呈现新的样式和传播方式。短视频、直播、电竞、影视、城市艺术节,深受年轻人欢迎,传播力强,也是南海在传承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过程中值得采用的方式和路径。

文化是最古老的沉淀,也是最新潮的创造,在“最古”和“最新”之间,在传承和创新中,南海必将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发展之路。

(仲声)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