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1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南海再增 31个市级数智化示范车间
    • 剑指“最岭南”人文之城
    •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 习近平抵达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 大地艺术节今日启动

    第A02版:要闻

    • “水上南海”: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第A03版:要闻

    • 这里将再现“最岭南”人文之城灿烂辉煌

    第A04版:要闻

    • 城市发展要为文化搭台让文化唱戏
    • “五个三”行动计划让“好玩西樵”即刻来到
    • 在传承和创新中复兴南海文脉
    • 盐步老龙1432项目动工建设

    第A05版:经济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 便携式充电枪怎么样?检测结果来了!
    • 移交项目土地统筹开发建设
    • 激活商会活力贡献发展“金点子”
    • 点对点跟进诚邀更多氢能企业来丹灶
    • 助企业转型寻找对标样本

    第A06版:要闻

    • 行动首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84宗
    • 《石门华光》首演展示石中 90年历史
    • 征集三种体裁作品总奖金约5万元
    • 广发卡“好好歌唱”公益活动发掘本土资源振兴乡村美育
    • 199万元全部追回 事主求助信变感谢信

    第A07版:镇街

    • 车辆“霸道”违停交警集中整治
    •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 狮山朗沙投300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 百名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感受家乡新变化
    • p3945

    第A08版:天下

    • 学好消防知识,争当“小小消防员”
    • 孩子,你充满自信的样子 闪闪发光
    • 搭建“天桥”检验组合机械臂
    • 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 前10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4.4%
    • 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数字报首页

A03:要闻

这里将再现“最岭南”人文之城灿烂辉煌

2022年11月18日

■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的西樵山,山下万亩桑基鱼塘环绕。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南海新地标“醒”在千灯湖畔亮起,塑造“灯湖夜生活”文旅品牌。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新西樵 ·最岭南 ”2022 西樵 “大仙诞 ”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上演通讯员 。 /李均良 摄

■龙舟已成为南海重要的岭南文化IP,每届叠滘龙船漂移大赛都吸引 来众多市民游客。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一座制造业大区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岭南文化如同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文化最包容、最活力、最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海,无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叙述者、书写者。南海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文化自信,早已深入人心。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11月17日,南海召开文化发展大会,重磅发布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政,启动“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让“十四五”关键之年的南海充满诗意、更见远方。

面向珠三角、面向全世界,一座制造业大区用“最岭南”的方式重塑发展的文化之魂,建设更自信与自强的“最岭南”人文之城。

醉岭南 最岭南

这里是世界读懂岭南文化的“最美窗口”

南海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与核心区,历史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从始皇郡、隋帝县到明清时期的“首府首县”,从改革开放初的“首富县”再到如今的“全国百强区”,作为千年古郡,南海有着令人艳羡的岭南文化底蕴: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理学名山”,桑园围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醒狮、龙舟、功夫、粤剧无一不是重要岭南文化IP。

每逢节假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都会迎来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古村韵味总能让游客泛起乡愁的涟漪。对于年过六旬的村民区伯而言,他最享受的便是每天坐在大榕树下,看人来人往和“燕子傍岗飞”的惬意。无论是游客心中的涟漪还是区伯内心的惬意,这都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带给大家的直观感受。

从“醉岭南”到“最岭南”,南海都有着最好的诠释。这里既可以尽享人间烟火气,体验浪漫繁华、越夜越活力的国潮空间,又可以放飞心灵,与自然相拥,感受山水辉映、蓝绿交织的惬意生活。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也是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认为,南海因海而名、向海而生,在千年人文历程中,不断产生影响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性财富和历史人物,呈现出“海纳百川、文化赶潮”的特质。

百越时代,先民乘潮而起,西樵山成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秦汉时代,百万征夫下南海,华夏先民逐潮而下;唐(北)宋时代,外舶云集广州,南粤商旅赶潮而出;(南)宋元时代,珠玑移民实广府,中原移民逆潮而生;明清时代,围田垦拓昌文教,广府人民知行合一、碣潮而兴;近代以来,奋发有为争先进,南海仁人志士望潮而奔;改革开放以来,兴工兴城日日新,南海人锐意进取、弄潮而歌。

文脉是城市诞生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印记,折射着一方水土的精神与气质。梳理南海文脉,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沉的文化自信,赋予了南海人海纳百川的襟怀、随形赋势的智慧、万折必东的意志,塑造了今天南海充满活力范、敬畏感、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气质。

高赋能 更创新

这里要高举“岭南文脉生生南海”文化大旗

从樵采渔耕到工商兼业,从百业兴发到文教鼎盛,潮起潮落的中华文明多次在南海深度融合、休养生息,岭南文化沃壤孕育了守正自强、融汇创新的“最岭南”文化精神,缔造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商贸传奇。

文化与经济的互融共荣一直是南海的拿手绝活,更是南海的最亮标识。一面,是包容南北、诗性灵动;另一面,是奋发有为、实业报国;一面,是团结坚韧、开放进取,另一面,是商行天下、向海而生。这也成为南海在不同历史阶段都能快人一拍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精神密码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诚然,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也是城市厚积薄发、恒行致远的无穷力量。正是千年沉淀下守正自强、融汇创新的精神,引领南海人走到今天,而这份精神也早已外化成无数“最岭南”的文化IP,嵌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里是粤剧发祥地,600年前红船将大戏传遍省港澳;这里是南狮发源地,有道是“天下醒狮皆出南海”;这里是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历年斩获国际冠军79个;这里是功夫之城,黄飞鸿、叶问等宗师名扬海外;这里有最本原的粤菜滋味,有最慰藉乡愁的酒香……

南海,是时代巨变所孕育的一颗明珠。它的一面是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城市,另一面则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力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之时,南海要继续用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点石成金,形成高能级的城市、高层次的产业、高效能的治理和高品味的文化,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顾耀辉看来,南海“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但这种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这集中表现在不缺文化场所,但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不缺文化,但本土IP缺乏系统性谋划与经营;不缺产品,但部分文旅项目缺创意、缺运营、缺效益;不缺人流,但还缺少让消费者留下来的理由;不缺人才,但人才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人文优势。

迎接新的时代课题,南海正高举“岭南文脉、生生南海”的文化大旗,决心以文润城、以文兴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探索描画南海文化的新品牌新形象,让粤剧、龙舟的岭南气质,醒狮、功夫的开放气度,粤菜滋味、桑园围水脉的中国气派,充分彰显这座岭南文化发源之城的世界眼光和包容胸襟。让南海的官窑古驿、古镇村落、桑基鱼塘等IP,构筑成岭南文化的最鲜明符号,延续南海文脉的最深厚底蕴,书写岭南记忆的最精彩笔墨,为文旅产业注入澎湃新动能。

铸品牌 拓蓝海

这里将再现“最岭南”人文之城灿烂辉煌

“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康有为《烟雨西樵》道出了以西樵山为代表的岭南文化。

坐拥丰厚文化家底、拥抱文化发展“新浪潮”,南海正抢抓机遇、迎头赶上,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活化利用好岭南文化,在17日的大会上发布《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启动“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最强政策支持,奋力开拓南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南海是一座水润之城,拥有近2000公里的水网河道,这既是物阜民丰的生活水脉,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不久将来,“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将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建设“1+2+6”枢纽码头、6个驿站,开通水上巴士,形成对三大活力区文旅体验的设施支撑;开发“4+6+3”主题游线,让人们在游线中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之美,尽享湾区都市的活力激情;重点打造5段活力水岸场景,发展滨水商业、水上装备等业态,塑造水与城共美、水与产共荣的水岸生活圈,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南海方式”。

“三带三区”正是南海着力打造“水上南海”的核心之一。三江五脉和历史兴替,造就了南海独具特色的文化特性,形成了“郁水官驿”“桑园围”“省佛通衢”三条互有异同的文化带。依托“三带”,南海将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以及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不仅如此,南海将推动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平洲玉器珠宝小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培育一批新商业孵化器,打造生活导向、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文化与游戏、动漫、元宇宙等元素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创意、电竞动漫等新业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聚焦文化品牌塑造,做强醒狮、龙舟、功夫、桑园围等超级IP,不断提升“最岭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化力量决定城市力量,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顾耀辉表示,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在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机遇之下,南海文化必将迎来更加闪耀的发展,南海这座城市必将书写更加绚丽的华章。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在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看来,当一座城市谈文化追求,寄希望于通过文化向世界讲好南海发展故事,无疑是其展现文化自信的深度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南海,会发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背后蕴含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智慧,更能让人在这里看见信心,洞见未来。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黄婷黄梦灵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