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再现“最岭南”人文之城灿烂辉煌
■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的西樵山,山下万亩桑基鱼塘环绕。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南海新地标“醒”在千灯湖畔亮起,塑造“灯湖夜生活”文旅品牌。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新西樵 ·最岭南 ”2022 西樵 “大仙诞 ”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上演通讯员 。 /李均良 摄
■龙舟已成为南海重要的岭南文化IP,每届叠滘龙船漂移大赛都吸引 来众多市民游客。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一座制造业大区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岭南文化如同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文化最包容、最活力、最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海,无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叙述者、书写者。南海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文化自信,早已深入人心。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11月17日,南海召开文化发展大会,重磅发布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政,启动“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让“十四五”关键之年的南海充满诗意、更见远方。
面向珠三角、面向全世界,一座制造业大区用“最岭南”的方式重塑发展的文化之魂,建设更自信与自强的“最岭南”人文之城。
醉岭南 最岭南
这里是世界读懂岭南文化的“最美窗口”
南海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与核心区,历史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从始皇郡、隋帝县到明清时期的“首府首县”,从改革开放初的“首富县”再到如今的“全国百强区”,作为千年古郡,南海有着令人艳羡的岭南文化底蕴: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理学名山”,桑园围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醒狮、龙舟、功夫、粤剧无一不是重要岭南文化IP。
每逢节假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都会迎来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古村韵味总能让游客泛起乡愁的涟漪。对于年过六旬的村民区伯而言,他最享受的便是每天坐在大榕树下,看人来人往和“燕子傍岗飞”的惬意。无论是游客心中的涟漪还是区伯内心的惬意,这都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带给大家的直观感受。
从“醉岭南”到“最岭南”,南海都有着最好的诠释。这里既可以尽享人间烟火气,体验浪漫繁华、越夜越活力的国潮空间,又可以放飞心灵,与自然相拥,感受山水辉映、蓝绿交织的惬意生活。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也是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认为,南海因海而名、向海而生,在千年人文历程中,不断产生影响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性财富和历史人物,呈现出“海纳百川、文化赶潮”的特质。
百越时代,先民乘潮而起,西樵山成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秦汉时代,百万征夫下南海,华夏先民逐潮而下;唐(北)宋时代,外舶云集广州,南粤商旅赶潮而出;(南)宋元时代,珠玑移民实广府,中原移民逆潮而生;明清时代,围田垦拓昌文教,广府人民知行合一、碣潮而兴;近代以来,奋发有为争先进,南海仁人志士望潮而奔;改革开放以来,兴工兴城日日新,南海人锐意进取、弄潮而歌。
文脉是城市诞生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印记,折射着一方水土的精神与气质。梳理南海文脉,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沉的文化自信,赋予了南海人海纳百川的襟怀、随形赋势的智慧、万折必东的意志,塑造了今天南海充满活力范、敬畏感、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气质。
高赋能 更创新
这里要高举“岭南文脉生生南海”文化大旗
从樵采渔耕到工商兼业,从百业兴发到文教鼎盛,潮起潮落的中华文明多次在南海深度融合、休养生息,岭南文化沃壤孕育了守正自强、融汇创新的“最岭南”文化精神,缔造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商贸传奇。
文化与经济的互融共荣一直是南海的拿手绝活,更是南海的最亮标识。一面,是包容南北、诗性灵动;另一面,是奋发有为、实业报国;一面,是团结坚韧、开放进取,另一面,是商行天下、向海而生。这也成为南海在不同历史阶段都能快人一拍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精神密码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诚然,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也是城市厚积薄发、恒行致远的无穷力量。正是千年沉淀下守正自强、融汇创新的精神,引领南海人走到今天,而这份精神也早已外化成无数“最岭南”的文化IP,嵌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里是粤剧发祥地,600年前红船将大戏传遍省港澳;这里是南狮发源地,有道是“天下醒狮皆出南海”;这里是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历年斩获国际冠军79个;这里是功夫之城,黄飞鸿、叶问等宗师名扬海外;这里有最本原的粤菜滋味,有最慰藉乡愁的酒香……
南海,是时代巨变所孕育的一颗明珠。它的一面是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城市,另一面则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力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之时,南海要继续用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点石成金,形成高能级的城市、高层次的产业、高效能的治理和高品味的文化,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顾耀辉看来,南海“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但这种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这集中表现在不缺文化场所,但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不缺文化,但本土IP缺乏系统性谋划与经营;不缺产品,但部分文旅项目缺创意、缺运营、缺效益;不缺人流,但还缺少让消费者留下来的理由;不缺人才,但人才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人文优势。
迎接新的时代课题,南海正高举“岭南文脉、生生南海”的文化大旗,决心以文润城、以文兴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探索描画南海文化的新品牌新形象,让粤剧、龙舟的岭南气质,醒狮、功夫的开放气度,粤菜滋味、桑园围水脉的中国气派,充分彰显这座岭南文化发源之城的世界眼光和包容胸襟。让南海的官窑古驿、古镇村落、桑基鱼塘等IP,构筑成岭南文化的最鲜明符号,延续南海文脉的最深厚底蕴,书写岭南记忆的最精彩笔墨,为文旅产业注入澎湃新动能。
铸品牌 拓蓝海
这里将再现“最岭南”人文之城灿烂辉煌
“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康有为《烟雨西樵》道出了以西樵山为代表的岭南文化。
坐拥丰厚文化家底、拥抱文化发展“新浪潮”,南海正抢抓机遇、迎头赶上,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活化利用好岭南文化,在17日的大会上发布《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启动“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最强政策支持,奋力开拓南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南海是一座水润之城,拥有近2000公里的水网河道,这既是物阜民丰的生活水脉,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不久将来,“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将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建设“1+2+6”枢纽码头、6个驿站,开通水上巴士,形成对三大活力区文旅体验的设施支撑;开发“4+6+3”主题游线,让人们在游线中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之美,尽享湾区都市的活力激情;重点打造5段活力水岸场景,发展滨水商业、水上装备等业态,塑造水与城共美、水与产共荣的水岸生活圈,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南海方式”。
“三带三区”正是南海着力打造“水上南海”的核心之一。三江五脉和历史兴替,造就了南海独具特色的文化特性,形成了“郁水官驿”“桑园围”“省佛通衢”三条互有异同的文化带。依托“三带”,南海将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以及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不仅如此,南海将推动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平洲玉器珠宝小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培育一批新商业孵化器,打造生活导向、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文化与游戏、动漫、元宇宙等元素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创意、电竞动漫等新业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聚焦文化品牌塑造,做强醒狮、龙舟、功夫、桑园围等超级IP,不断提升“最岭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化力量决定城市力量,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顾耀辉表示,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在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机遇之下,南海文化必将迎来更加闪耀的发展,南海这座城市必将书写更加绚丽的华章。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在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看来,当一座城市谈文化追求,寄希望于通过文化向世界讲好南海发展故事,无疑是其展现文化自信的深度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南海,会发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背后蕴含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智慧,更能让人在这里看见信心,洞见未来。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黄婷黄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