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字电视天线做成“艺术装饰品”
广东中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占全球移动家用数字电视天线市场份额超五成


■中元创新董事长张伟强介绍公司相关产品。
2012年前,美国房车天线均以模拟信号粗犷型为主导,存在“技术迭代、占空间大、操作使用复杂、不够便捷”等问题。广东中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元创新”)早早发现这些技术痛点,通过技术与结构的创新,率先推出“精巧、灵活”便捷型的移动数字房车天线,该创新型产品上市后一举成名。研发团队后续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与技术升级,成功拿下了美国房车天线市场超50%的市场份额。
中元创新自1979年成立以来,40余年始终专注于通讯电子行业、智能家居养老产品、人工智能产品等业务,是集设计、研发、检测、生产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是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数据连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细分龙头企业、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等。
推陈出新产品在国际市场热卖
1996年,中元创新董事长张伟强开始接手父辈的企业,敏锐的商业头脑让他意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只有不断地自主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在张伟强的主张下,中元创新早早设立一支由100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配备可靠性实验室与千万元级的实验设备。同时通过与华南理工、深圳大学等院校合作,每年投入不低于营业额10%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
据张伟强介绍,中元创新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提供给家庭和房车使用,为近100个国家与地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可移动电视天线行业中,中元创新生产销售的家庭数字移动电视天线出口市场占比居全国第一。”
目前,中元创新拥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超300项,并荣获国家级卫星导航科学技术银铜奖。通过科技创新,中元创新也逐步打造电视天线行业的国际市场地位:包括打造国际著名品牌GREENTEK,成为中国数字电视天线最大的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为近全球100个国家与地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占据全球移动家用数字电视天线市场份额50%以上,与美国通用、飞利浦、沃尔玛、家乐福成为优质合作伙伴等优秀成就。
在中元创新的展厅,各种各样的数字电视天线让人目不暇接,传统的电视天线变身为一个个类似圆环、盒子、相架等“艺术装饰品”,这是中元创新深耕通讯电子行业40余年的见证。
“以前的天线外形比较大,而概念天线用新的技术改变模块做成新的形态。”张伟强介绍,“这些新产品安装更方便、美观,可以放到不同环境,甚至贴到车窗上。”
“公司每月会开发出4到6款新产品,让产品始终保持在市场前沿。”张伟强说,正是因为公司不断地研发新产品,从而推动产品的触角不断往外伸。
2014年,张伟强带着一款厚度只有0.3mm的室内数字电视天线参展,一举拿下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金奖。“如今,这款数字电视天线产品已经升级到只有0.1mm的厚度。”张伟强说。
倡导科技自强赋能传统企业数智升级
为了顺应智能时代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之下,中元创新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产业赛道,投资亿元资金,建设百亩科技园区。
张伟强介绍,园区拟通过自身完整的产业生态、技术储备与载体优势,筑“巢”引凤,为全国孵化器、研究院高校、成果转化中心等机构提供实验加速、场地提供、人才引进、两化技术平台建设等服务,打造成为湾区智能物联两化实验与加速基地、各孵化器的转化落地基地。
“中元科智园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张伟强透露,园区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市场调研的开端、技术研发的投入、研发团队的组建、工业设计团队的助力、实验设备的先进规范、中试环节的配备、市场渠道的反馈检测、制造工厂的自动化生产,以及全球市场渠道的覆盖,已形成一个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产业生态闭环。
中元科智园通过前期的发展与技术的积累,已聚集人工智能、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技术资源。以传统家居为例,中元科智园已成功将两款智能模组植入传统床垫,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让传统家居产业进行智能升级。目前两款床垫已经逐步面世,深受市场青睐。
心系本土发展追求同步创新共同发展
除了潜心研发产品外,中元创新还成立了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中元创新心系九江本土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除去在自身企业上取得成绩,也希望能为本地的科创作出贡献。张伟强尽心尽力履行南海区政协委员的职责,结合所处行业,为南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中元创新担任九江科技创新协会创办会长单位。任命期间,一方面紧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推进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一线城市与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赋能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产业增长。
今年6月底,中元创新启动了厂房升级重建项目,现已拆除了一栋旧厂房,计划建成一个集研发、自动化于一体的工业厂房,为未来发展赋能。
张伟强建议,在整体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企业可利用这段时间,升级整个产业线,包括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管理机制的深度精益化调整、整体企业文化形象规整等。企业无法改变外界宏观环境,但可以修炼自身,要结合当下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思考产业转型,包括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类创新,待外界市场环境得以改善之时,就能第一时间以全新面貌迎接新的机遇。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沈芝强
通讯员钟振英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