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韦慧玲家庭入选2022年广东“最美家庭”名单
你守护“大家” 我撑起“小家”

■韦慧玲一家。

“一人保家卫国,一人科研报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项荣誉实至名归!”近日,2022年广东“最美家庭”名单揭晓,来自南海的韦慧玲家庭榜上有名。得知这一消息时,亲友们纷纷表示祝贺,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是“实至名归”。
“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韦慧玲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青年博士教师,专业能力过硬、学识渊博;丈夫李寿权是一名军人,长期驻守边关保家卫国。正如这句很多人熟悉的歌词那般,韦慧玲与丈夫一人投身军旅保家卫国,一人潜心探索科研报国,用对彼此的忠诚、对家庭的呵护、对事业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阐释了“最美家庭”的内涵。
青藏高原战严寒沙漠戈壁斗酷暑
“结婚十年,我们一直分居两地。家里老人、丈夫、孩子分别在不同省市,每年都要多次长途驱车来回奔波。”回忆起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点滴,韦慧玲的眼里满是坦然,她说,虽然要一个人承担起家里大大小小的责任,但她觉得无怨无悔,丈夫李寿权的军人身份更是让她倍感骄傲。
李寿权从军二十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战严寒,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渺无人烟的沙漠戈壁斗酷暑,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和艰苦环境的淬炼,都不曾让他有过半分退缩。然而,当他想起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内心时常充满自责和愧疚。最让他感到遗憾的,便是当年身怀双胞胎的妻子临盆需要手术时,他都无法及时归来,只能委托亲戚帮忙签字做手术。
“你保卫国家,就是在保护我们。”韦慧玲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丈夫的心思,也总能用温柔而充满力量的话语让丈夫打消顾虑。韦慧玲说,丈夫在担任连长期间,有一项任务是排除各种哑弹,这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哑弹爆炸。那时候,每次接到丈夫的电话说要出去执行任务时,她都会在心里咯噔一下,但为了不让丈夫带着心理负担去执行任务,她都会把担忧压在心底,直到再次接到丈夫报平安的电话,心中的石头才会落地。
正因有了韦慧玲的全力支持,李寿权可以专心工作,带领连队爆破组成功排除哑弹200多枚,为部队消除了重大隐患,还被称为“哑弹克星”;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行动,获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科研路上攀高峰三尺讲台育英才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韦慧玲善于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先后发表教研论文四篇。韦慧玲的博士学位是在婚后取得的,在李寿权的鼓励支持下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深造。她还主持粤佛青年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先后发表SCI/EI学术论文16篇、申请发明专利6件。
“为了把课讲好,她经常反复看书,打磨课件,做动画演示,录视频……”李寿权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每年一次的休假时间,不是跟着妻子到办公室备课,就是在家里听她试讲课程提建议。
在事业上各有所成的夫妻俩,在家庭中也传承了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有一次,80岁的家公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急需送医,而家婆又因为腰椎问题在卫生所打点滴,还有两个两岁的孩子需要看护,分身乏术的韦慧玲立即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儿童游乐园,让老板娘帮忙照顾,自己把病重的家公送到医院。由于救治及时,家公的脑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当时,李寿权正在执行重要任务,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直到家公出院、家婆情况好转后,韦慧玲才将此事告知他。
夫妻二人的言行举止,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两个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树立了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的榜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一家人互相理解、关心、支持,才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石。”韦慧玲一家正用最真诚的情感、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家风之美。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通讯员林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