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0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 习近平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 广东:在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
    • 百年叠滘圩新貌迎来客
    • 优化人才生态政协委员献妙计
    • 佛山1人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 “欢迎老兵回家”

    第A02版:要闻

    • 以产业引人才 以人才聚产业

    第A03版:要闻

    • 南海派“大礼包”超 50项服务礼遇人才

    第A04版:经济

    • 摘牌到拿证 不到5小时
    • 学习科创经验 提升“远航”能力
    • 十年总投超12亿
    • 丹灶举行专题讲座助力氢能企业发展

    第A05版:要闻

    • 地标经济 撬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第A06版:要闻

    • 81812345到 12345 号码变了 服务不变
    • 南海5名先进典型获市级表彰
    • 发挥青年力量践行青春誓言
    • 企业化身“推荐官”带货优质农产品
    • p3

    第A07版:要闻

    • 全区村社“两委”干部“充电”
    •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 午休要“平躺睡” 小学书法成必修
    • “警”然有序 护航开学
    • p45

    第A08版:镇街

    • 当好社区文化“活字典”做好传承“领头人”
    • 男女平等 生男生女都一样
    • 农村祠堂意外受损诉讼挽回资产损失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8:镇街

当好社区文化“活字典”做好传承“领头人”

大沥镇河东社区老党员王明灿主动参与河东历史文化发展的挖掘、提炼、宣传讲解等工作

2022年09月01日

■王明灿为孩子们讲解社区乡情文化。 社区供图

“只要你想知道,我都会一一解说。”站在一群头戴小黄帽的孩子们中间,身穿红马甲的王明灿,正有声有色地给孩子们讲述着三眼桥的“那段古”。

王明灿是大沥镇河东社区一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凭着一股“要让河东历史文化传承下去”的激情,从退休至今,他一直活跃在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中。多年来,他从不拒绝组织的“邀请”,主动参与河东历史文化发展的挖掘、提炼、宣传讲解等工作,还积极参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当起社区品德传承、文化传播的“活字典”。

90岁高龄,仍热心社区文化建设

“二叔公,又聊关于你写村志的事情啊。”“是啊,有空也过来聊几句。”每天喝完早茶后,王明灿都习惯在村里散散步。“遇上熟人就聊几句。”这是王明灿在参与河东村志挖掘工作后养成的习惯,他最喜欢聊的是关于村里的历史故事。

今年90岁的王明灿,原是一名会计。扎根河东社区45年来,社区里人人知晓有位热心河东历史文化的老人家叫“灿叔”。

“灿叔是一位憨厚、老实、笑容总挂在脸上的老前辈,对小辈有问必答、无私奉献,大家都觉得灿叔人很好。”河东社区党委书记陈志铭说。

除了待人友善,王明灿还热心社区的文化建设。经济社党支部要开党员会议商量村中事务,王明灿总是早早到场,“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一定来参加组织生活。”社区里邀请王明灿讲解社区历史文化,他也从不说一个“不”字,“组织需要我帮忙,我一定会帮。”

作为社区里最了解河东历史文化的“活字典”,王明灿对村中的每一条巷子、每一个角落都十分熟悉。只要社区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有需要,他都积极参与、配合。

用脚步换来乡情记忆

记者在河东社区虎榜经济社王氏大夫祠见到王明灿时,他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关于古树的文章。“就对这个感兴趣。”王明灿说。

正是缘于这个兴趣,十多年前,河东社区请他帮忙收集编纂《河东村志》的资料,灿叔马上答应下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作重新找了份工作上班吧。”从此,王明灿便一心扑在了为《河东村志》收集相关史实的工作上。

但编撰地方志并不简单,村里前期从未收集过相关资料,所需的大量详实资料该去哪找?没有文字资料,王明灿和搭档梁相林便开始自发走访、联系村民。尽管没有交通工具,王明灿和搭档只要从村民口中得知一点线索,也会步行前往实地核实。

“十多年前,聚龙道闸重新建设时,两位老人在旁边守了一个多月。”陈志铭曾与王明灿一起参与村志编撰工作,他回忆,当时现场挖出了一些旧遗址的石块,两位老人每天都去工地守着。只要翻出一块石板,都要亲自瞧上一眼。“在那里,他们坚守了一个月,也找到很多珍贵的历史素材。”

在社区计划对三眼桥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时,邀请了王明灿当顾问。为了搜集更多有关省佛通衢的资料,王明灿多次徒步几公里前往广州五眼桥进行实地考察,为三眼桥公园建设提供了最真实的历史印记。

但王明灿却觉得这是件小事情,“我们都是河东虎榜人,历史文化不分姓氏的,我也只是帮了点小忙。”

身体力行延续乡村的“根”

几十年间,王明灿对社区历史文化“着了迷”。在陈志铭的印象里,为了收集更多素材,灿叔走过了村中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处古迹。“有时看到地面的石头,都忍不住翻过来看看有没有刻字。”

执着,是王明灿坚持多年挖掘社区历史文化的动力源泉。早年,只读过一年半书的他把这个劲头用在自学上,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会计。走下工作岗位,他和搭档梁相林凭着双腿走街串巷,收集历史文化材料,让《河西村志》顺利在2009年面世。“如果我们不去记录,可能这些故事就没有了。我只是在能力范围内,把这件事做好。”

如今,王明灿把这份执着,转移到下一代的身上。社区多次请他当宣传讲解员,为社区的年轻人讲社区的发展历史、乡情文化,灿叔乐此不疲。

从2005年起,社区还邀请王明灿加入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为一名“五老”志愿者。如今,每逢暑期,王明灿都会穿上红马甲,带领着一群孩子们,逐个“打卡”村里的祠堂,了解关于三牧堂和三眼桥的故事。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村里年纪上了50岁的人,都认识有一个人叫王明灿。”但现在,王明灿希望自己能竭尽所能,让年轻人在知道“王明灿”之余,能了解更多关于社区历史文化的故事。“这是我们的家,要把感情留住。”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晴雯吴志恒通讯员李翠姗唐雅珊曾昭宏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