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首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樵大饼”启用
地标经济 撬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嘉宾现场试吃西樵大饼。

扫码看视频,了解西樵大饼
西樵日照充足,气候温润,山泉水甘甜清冽,用山泉水、老面团作为酵头做出来的大饼,入口松软,清香甜滑。作为南海传统美食,有着500年历史的西樵大饼因形如满月,寓意甜蜜和美,成为当地人结婚嫁娶、探亲访友的优选礼品。2010年,西樵大饼制作技艺被列为南海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为佛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也是“西樵大饼”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西樵大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为南海首个;8月31日,“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这标志着该产业迈上品牌化发展道路,到2025年将培育1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联合产品产业。
培育为先
3家老牌饼家冠上﹃西樵大饼﹄商标
在8月31日举行的“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发布会上,商标权利人西樵饼业协会获得区政府扶持奖励100万元。
随后,西樵饼业协会与西樵樵之园食品有限公司、西樵天园饼家、南海金懿西樵大饼工厂三家西樵大饼生产企业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使用的范围是西樵镇地域范围内。符合“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条件的企业,还要与商标注册人签订相关的使用许可合同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才能使用。
目前,制作西樵大饼的三家会员企业,均为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老饼家,传承西樵大饼的原有风味。“商标来之不易,但最重要的是之后怎么去使用好这个商标。”西樵饼业协会会长李志棠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围绕制作、工艺、销售等方面,与这三家企业携手推进西樵大饼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实现规模化、数字化生产。“要让消费者买到的每一块西樵大饼都是同样的包装、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质量。”
当前,西樵镇已制定《西樵大饼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方案》,将从西樵大饼产业的资源开发、监管、保护和运用等4个关键环节加强产业全链条闭环管理。
《方案》表明,通过3年的努力、预计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联合产品产业,实现市场份额明显增加、创新发展显著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促进西樵大饼产业经济附加值明显提升。
攻坚突破
6年培育首个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作为一项重要知识产权,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
西樵大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其制作工艺有着500多年历史,生产工序极为严格、选料认真。2010年西樵大饼制作技艺被列为南海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为佛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1年间,西樵大饼产量约200万个,销售额约1500万元,通过研学等活动带动旅游收入约300万元。
2016年,南海区启动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南海区与西樵镇两级人民政府共同推动,成立西樵饼业协会,并由南海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历经商标驳回申请、复审、无效诉讼、商标转让、商评委重审等。经6年努力,终于推动“西樵大饼”在2022年6月28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为南海区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意味着“西樵大饼”步入大品牌、规范化时代,还将在提升产品价值、增强品牌竞争力、拓展产业链、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西樵大饼’能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对其独特品质和声誉的认同,为产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知名度,提升经济效益,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北京农智地理标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黎长志表示,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能给相关产品带上“护身符”,能够有效地维护合法权益,避免商誉受损。
黎长志认为,地理标志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西樵大饼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后,可以生产产品为主导,挖掘产品中蕴含的人文底蕴和工艺传承,与文创、生态旅游等有机融合,形成大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全面推进西樵和南海区域经济发展。
示范引领
高品质地标助力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们会在保留原有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饼的味、色、形上尝试创新,研发新的口味,不断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同时深入推进政企合作,以西樵大饼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打响‘西樵大饼’这一商标品牌,带动西樵、南海的文旅产业发展。”西樵大饼非遗传承人陈绍钊说。
近年来,南海区还有一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如火如荼地扶持和培育中,如大沥沙皮狗、里水香水百合、里水蝴蝶兰、里水灶岗番薯、里水锦鲤、九江鲈鱼、九江生鱼。
一条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引领,加强传统文化与乡村经济、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推动经济效益裂变式增长的发展之路,正在南海区逐步铺开。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鉴会上介绍,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南海还印发了《佛山市南海区地理标志促进和保护工作方案》,将从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工作体系、推动地理标志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监管等3方面9项具体工作措施来强化推进地理标志促进和保护工作。
事实上,南海一直重视以地理标志、商标等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不久前,南海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促进质量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重点扶持一批含金量高、申报门槛高、获奖难度大、获奖影响力广、引领作用显著的国家级、省级获奖项目,助力打造“南海制造”品质标杆。
“要深化‘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运用和保护工作力度,让西樵大饼走进千家万户。”南海区副区长李耀茂表示,要坚持特色引领,发挥示范标杆作用,以点带面做好南海地理标志挖掘和创建工作。同时,还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发挥专利、商标、版权和地理标志等各类知识产权优质资源,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全面推动南海实体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关链接
关于西樵大饼,你了解多少?
发展历程
2011年
西樵大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
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形成系列规范指标,标志着西樵大饼的生产、制作步入标准化轨道。
2015年
西樵大饼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拥有传承人两名——陈柱卫、陈绍钊父子。
2015年11月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饼业协会成立,具体承办“西樵大饼”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工作,监督产品的生产和制作。
2022年6月
“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
经营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1年间,产量约200万个,销售额约1500万元,参与西樵大饼研学人数约3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300万元。
目前,有3家企业经营西樵大饼,分别是:天园饼家、樵园饼家、金懿饼店。
主要目标
力争用三年(2022年至2025年)时间实现“西樵大饼+”产业全面发展,西樵大饼市场体量明显增加,工艺传承创新显著改善,“西樵大饼+”综合效益持续提升,进一步打响“西樵大饼”地理标志品牌。
策划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彭美慈见习记者施玥卓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通讯员李凤沈丹萍颜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