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造强镇、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实体经济
丹灶“四梁八柱”产业格局“积厚成势”
■原点项目实现 “拿地即开工 ”。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阳通讯员/张柏林鲁浩摄影报道)昨日,南海区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丹灶镇镇长何敏仪作《丹灶镇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上半年丹灶的发展成果。
大会还书面审议了《丹灶镇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报告》《丹灶镇2022年1—7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听取《丹灶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人大代表们还实地视察丹灶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万里碧道、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仙湖实验室、广东诺米家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情况。
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丹灶镇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同比增长3.8%;新增市场主体3007户,累计达到31639户,同比增长24%;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家,同比增长30%;规上工业总产值208.95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位列全区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42.07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位列全区第3。
上半年,丹灶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26.9%,工业技改投资10.92亿元,同比增长37.2%,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全镇实际利用外资1.87亿元,同比增长624.5倍,增速位列全区第1。
上半年,丹灶镇签约、落地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180亿元,涵盖新能源、智能安全、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亿项目——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丹灶。
数据提升的背后,是丹灶镇打造制造强镇、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实体经济的不懈努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丹灶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全镇院士项目累计达到22个,科创项目超150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63家;仙湖实验室持续发挥人才集聚、产业补链、技术闯关重要作用,目前已引进科研人员143人,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6%,形成了上游以电堆研发为核心、中游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下游以复合动力商用车为核心的技术研发路径。
上半年丹灶新增52家佛山市专精特新企业,15支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南海区人才团队,新增8家企业入围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候选名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全镇222家企业启动了367个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天朋温控器、南嘉包装等10家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示范车间。
如今,丹灶镇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氢能、智能安全、汽车配件、生命电子、芯片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集聚,百事、徐工、国电投、米思米、康明斯、原点智能、中科云图等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丹灶现代化产业格局的四梁八柱更稳了。
紧盯项目保障民生精准服务帮扶企业
下半年,丹灶将继续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重点抓好徐工、百事等即将投产的项目;乾行达、鸿基创能、新地智造等已投产项目要保运行、早见效;国电投(一期)、康明斯恩泽、萱裕、众燊汇等在建项目要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原点、智鑫隆、凯洋、中鹏、诺米、易雷特等“拿地即开工”的拟上市后备企业要加快施工建设;巨力总部、友成精密、仙湖实验室(二期)等项目,要加大衔接力度,加快土地整备报批,尽早启动供地。
报告提出,力争到今年年底全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90家;深入实施“510”工程,实现用5年培育引进超过10家上市企业,构筑大湾区上市企业的高地;充分发挥“益晒你”企业服务中心作用,提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能办即办”精准服务。
产业创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民生福祉。丹灶镇将切实把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拥堵改善、截污管网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