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政策包” 促大学生就业
正值毕业季,多地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推出政策。上海、杭州等城市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最新落户政策,大幅降低了人才落户门槛,让大学生“先落户后就业”。此外,武汉、合肥等地向高校毕业生发放面试和就业补贴。
上海杭州等地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先落户后就业”
近日,上海出台新政策: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同时,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符合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据悉,目前,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通常为72分,达到该分数即可落户。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学历水平等因素均会对积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6月27日,浙江杭州出台《全日制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才落户政策》,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2017年后录取的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两年内可“先落户后就业”。而在此前,只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可以在杭州“先落户后就业”。新政策出台后,能够享受这一政策的毕业生群体扩大。
“我希望留在上海、杭州这样有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的城市工作,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也会优先考虑人才政策比较宽松的地方。”一名应届毕业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上海、杭州,武汉、大连、厦门等地近期也进一步放宽了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
武汉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年龄不满45周岁(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的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在市内落户,其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大连取消毕业生来连落户限制,50周岁以下博士、硕士研究生,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由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厦门放宽了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落户条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往届毕业生落户降低年龄要求,由原先的“年龄45周岁以下”调整为“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
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受疫情影响,他们求职就业、安家落户的节奏比往年慢了很多。在中央稳岗位保就业的政策大背景下,各地纷纷降低落户门槛,目的是先帮助高校毕业生安顿下来,后续进行就业创业。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表示,落户意味着能更好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原先户籍门槛较高的一线城市此轮“放下身段”,体现了求贤若渴和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态度。
新一线城市持续发力“真金白银
”促就业
除了放宽户籍限制,记者梳理发现,今年6月以来,包括武汉、福州、合肥、南宁等在内的多个城市还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武汉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分别给予企业和个人一次性就业补贴;
合肥对于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按照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
在福州,毕业3年内,有意在当地求职、创业以及实习、见习的全日制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均可申请最长不超过一年的免费住宿……
除了针对应届毕业生定向推出就业岗位、发放补贴,上述城市还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等。
事实上,近年来,武汉、重庆、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以较大力度的就业、创业、住房政策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已经产生一定效果。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7%,较2017届增加了3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高校毕业生
这份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请收好
社保有补贴
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学费和助学贷款有补偿
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首次创业有补贴
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并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困难毕业生有补贴
对来自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或属于特困人员、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创业贷款有贴息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合伙创业的,可根据符合贷款条件的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对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区(乡村)推荐的创业项目,获得设区的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创业人员、创业项目、创业企业,经金融机构评估认定的信用小微企业、商户、农户,经营稳定守信的二次创业者等特定群体,免除反担保要求。
●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
税收有优惠
●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持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不超过100万元部分个人所得税减半征收。
提醒
毕业季找工作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陷阱1
只试用不聘用
现象:用人单位对新招聘人员设置试用期,在此期间双方互相考察和适应。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结束,便以各种理由不通过试用或解聘。
拆招:任何单位或者企业的实习试用员工,公司都应对其支付薪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最低工资的80%支付。求职者应仔细阅读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社会保障等细节内容,警惕实习、试用期的不合理规定。
陷阱2培训贷款
现象: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进行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信息办理培训贷款。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反而要背负网贷的还款压力。
拆招:增强防范意识,不轻易参加打着赚钱为幌子的培训班,不轻易在陌生网页和平台上转账汇款、办理贷款。即便参加培训,也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同时,要保留相关资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警。
“走后门
”入职陷阱3
现象:一些中介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声称在某些福利待遇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操作安排入职,但需要支付疏通费、辛苦费等费用,待费用交清后,中介机构便失联。
拆招:不要相信找关系、“走后门”的谎言,警惕小道消息,正规渠道获取的招聘信息才最靠谱。一旦被骗应当立即报警,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陷阱4
乱收费
现象:一些劳务中介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诈骗,即劳务中介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和服务费,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造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拆招:找工作不需要先交费,对于以先交各种费用的,要谨慎对待。入职体检通常要求求职者自行前往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
陷阱5高薪刷单
现象:骗子在招聘网站上打着“零经验入职、工作轻松且高薪”的旗号吸引应届毕业大学生,一旦有毕业生主动联系他们,他们会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之后指导毕业生在购物平台下单购物就可得到佣金,其实这是刷单诈骗。
拆招: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求职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无需经验就能上岗、工资高又轻松的工作,几乎是不存在的。
陷阱6扣押证件
现象:扣证件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借口保管或者申办社会保险、申领工资卡等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原件且拒绝归还的行为。
拆招:面试时,尤其是初次面试,求职者出示证件复印件即可,若招聘企业要求带原件,求职者出示完毕后一定要拿回来。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证件原件都不要给任何企业保管。
(综合新华社、兰州日报)整整理理//珠珠江江时时报报记记者者沈沈煜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