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伽师县咏春代表团到访狮山叶问纪念馆
咏春伽师“圈粉”架起友谊桥梁

■伽师县第二小学在全校阳光体育大课间组织3600多名师生齐练咏春拳。(资料图片)
“这里就是叶问的故乡吗?我们学的咏春拳原来来自这里。”刚踏入叶问纪念馆,不少新疆学子连连感叹。
7月7日上午,新疆伽师县咏春代表团到访狮山镇叶问纪念馆,与狮山镇文化发展中心、南海高新区咏春协会“以武会友”,畅叙两地友谊。
近年来,狮山派出多名咏春师傅到新疆伽师支教,在文化润疆工程的联结下,两地人民绘就友谊同心圆。
一来一回咏春文化架设两地友谊桥
狮山联星社区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故乡,近年来,狮山深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派出多名咏春师傅到新疆伽师支教。
这些咏春师傅先后走进当地村居和学校推广咏春文化,受到群众好评。他们在新疆伽师县第四中学、伽师县第二小学、伽师县英迈里乡中学组建了咏春队,并将自编的校本教材《咏春文化》赠予当地。
伽师县第二小学还在全校阳光体育大课间组织3600余名师生齐练咏春操,打造了伽师县一道全新的文化风景线。
咏春文化已在伽师县生根发芽,成为狮山乃至南海与伽师的一条重要文化纽带。“我们想把更全面的咏春拳技术动作和文化精髓带回新疆,继续研发推广咏春操大课间及校本课程。”新疆伽师县第二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李惠惠表示,文化润疆工程在当地深入人心,希望能借机把咏春文化在当地发扬光大。
“希望以咏春为桥梁,两地的友谊长存,咏春文化越推广越兴旺。”新疆伽师县第四中学校长李桂钊说,把咏春拳带入伽师、带进校园,不仅能让群众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加深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当天,双方互赠纪念品,南海高新区咏春协会的咏春师傅进行了咏春拳的示范表演,新疆伽师县咏春代表团的学子也带来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咏春拳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同学们在习练过程中要做到武德兼修,练好身体伸张正义,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狮山镇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江南寄语。
一招一式支教老师让咏春遍地开花
新疆伽师县咏春代表团到访狮山,看到一众老熟人,狮山镇罗村实验小学教师严胜有甚是高兴。
去年九月,拥有14年党龄的严胜有带着一腔热血奔赴新疆伽师县支教,在当地三所学校“开辟”了咏春文化的“落脚地”。“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我每天都要跑三个地方去教学。”严胜有说,在有限的支教时间里,他争分夺秒地为传承咏春而奔走。
让严胜有兴奋的是,当地学生对学习咏春拳抱有极大的热忱。在伽师县第二小学教授时,由于人数众多,站在靠后位置的学生看不清老师动作,严胜有便在操场四方搭了高台,让练得较好的学生充当“老师”,此举一下就照顾到各个位置的学生。
“伽师县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咏春拳,练得很专注刻苦,经常我们还没到,他们就在现场一招一式地练开了。”严胜有说,孩子们的这份精神让他很是感动,自己也想传授更多东西。
今年1月,严胜有结束了为期四个月的支教期。离开前,三所学校组织了一场咏春拳同台表演,当地县委领导高度赞扬,表示咏春文化润疆收到了显著成效。而临行前也有不少学生写了感谢信,希望严胜有下个学期能再来教学。忆起孩子们递信时的清澈眼神,严胜有说这是自己此行的最大收获。
近年来,狮山镇先后派出了段雄、许咏坚和严胜有3名咏春师傅到伽师教学,在他们的带动推广下,咏春文化遍地开花,文化润疆有声有色,民族团结之花在两地群众的心田盛放。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通讯员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