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是坑这些套路要警惕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春妹通讯员/颜娟霞)有偿“征信修复”信不过!5月25日,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向企业发出提醒:作为市场主体特别是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不要相信网上关于“清洗记录”“洗白信用”的非法广告。如确需进行信用修复,必须与作出信用惩戒和公示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联系处理。
近日,有企业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有的中介机构声称,只需要企业花上几千元就可以帮其消除不良信用记录。
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有偿“征信修复”信不得,因为信用修复不是简单的“洗白记录”,也不是简单的“消除惩戒”,还是会被监管部门倒查出来。
“征信修复”会有哪些套路呢?据介绍,骗子往往利用企业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不理解,以“征信洗白、修复、铲除痕迹”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伪造证据材料进行申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另外,骗子还会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钱)景为由,谎称精通“征信修复”技巧,声称能在监管平台后台实施技术操作,其核心内容无非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信用监管部门,试图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达到删除不良记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