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5月2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
    • 佛山代表团热议省党代会报告
    • 中央财政下达百亿再次发放农资补贴

    第A02版:要闻

    • 平台成果接地气 协会对接兴趣浓
    •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

    第A03版:要闻

    • 让南海的数智化转型“如虎添翼”

    第A04版:要闻

    • 千灯湖灯光秀致敬“最可爱的人”
    • 原创优秀剧目将在各文化场馆巡演
    • 特殊儿童上台秀艺 展现乐观自信精神
    • 狮山在企业成立 首个“妇女微家”
    • 大手拉小手 一起献爱心
    • p42

    第A05版:要闻

    • 南海又有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
    • 居民自筹自治 “高龄”旧楼有了新变化
    • 志愿力量带动 居民共建家园
    • 居民共同出力 闲置地变小花园

    第A06版:教育

    • “朴素之师”再添新力量
    • 专家体验高效课堂 点赞示范学校成果
    • 市招生办发布 高考防疫提醒
    • 文创产品惊艳亮相 幸福教育开花结果

    第A07版:网红

    • 转出一片新天地

    第A08版:天下

    • 更多国家可能将发现猴痘病例
    • 将青春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 今年我国将新设一批国家公园
    • 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
    •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佛山监管分局关于换发《保险许可证》的公告
    • 债权申报公告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8:天下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

更多国家可能将发现猴痘病例

2022年05月23日

据新华社电世界卫生组织21日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称,鉴于目前已在多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发现病例,未来有可能在这些国家及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猴痘病毒将进一步传播。

世卫组织21日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世卫组织3个地区办事处的12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已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迄今还没有死亡病例。其中,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美国。

迄今,所有通过PCR确认样本的病例都确定为感染了病毒的西非进化分支。来自葡萄牙确诊病例的拭子样本基因组序列表明,导致当前疫情的猴痘病毒与2018年和2019年从尼日利亚输出到英国、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病例密切匹配。

世卫组织预计,随着监测的扩大,未来有可能在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当前应对重点是向最容易感染猴痘的人群提供准确信息以阻止进一步传播。证据表明,感染风险最高的是在猴痘患者出现症状后与他们有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

由于猴痘病例常多发于西非和中非地区,而目前多个国家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却没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这种情况并不正常。因此,世卫组织认为,迫切需要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并采取全面措施,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提供支持性护理等以限制进一步传播。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应警惕患者是否出现非典型皮疹相关信号,这类皮疹依次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并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背痛和肌肉酸痛等。患者可能就诊于社区和医疗保健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初级保健机构、发热诊所、传染病科、妇产科、泌尿科、急诊科和皮肤科诊所等。提高防范意识对识别和预防进一步的继发病例及有效管理当前疫情至关重要。

知多点

什么是猴痘?

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流行区域

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全球报告的多数病例分布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例如,刚果(金)2020年报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报告3000多例。非洲大陆之外的首次猴痘疫情于2003年出现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2018年以来,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国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中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

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新现象

世卫组织称,这些病例并无明确的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目前感染源仍在调查中,且主要但不限于发现在男男性行为者中。

部分专家表示无法证实猴痘病毒是类似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病毒,“性行为或亲密活动期间的密切接触,包括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能是传播的关键因素”。

防治

俄研发出猴痘病毒检测盒

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矢量”中心)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一种自动操作的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检测盒”),可用于检测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正痘病毒。针对该检测盒的实验室测试已顺利完成。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矢量”中心日前发布消息说,这种检测盒能从实验动物样本中成功检测出其所染的正痘病毒。在临床模式下开展的实验室测试表明,检测盒能有效测出牛痘病毒、猴痘病毒、痘苗病毒等正痘病毒。此外,这种检测盒的相关设备配套、易于分析样本、直观记录结果等特点,使得检测可在非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另据俄媒体报道,“矢量”中心于18日向俄卫生部提交了本国第四代天花疫苗的注册申请。该中心认为,尽管人类早已消灭了天花,但随着近些年来局地永久冻土的融化,冻土中可能残存的天花病毒仍有释放的风险。

天花疫苗对猴痘有效

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2019年,一款基于减毒痘苗病毒研制的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大范围接种。治疗方面,一种早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药物特考韦瑞于2022年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也还没广泛使用。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