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又有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
全区共有各级非遗项目 77项

■九江数鱼花技艺。(资料图片)

■南海洪拳代表性传人在教授洪拳。(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在制作广式家具。(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通讯员/谢小涛吴小清)近日,记者从南海区文广旅体局获悉,南海区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洪拳(南海洪拳)等3个项目,从全省236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直以来,南海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市首个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的地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7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项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一步,南海将继续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引,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发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具体而言,南海将推进建设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与非遗文化专家、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联系,完善非遗工作机制;鼓励将非遗传习所(传习基地)列入中小学教学实践点,广泛引导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和宣传展示;推动非遗项目活态展示,探索建立非遗数字展示平台等。
本次入选项目简介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
明代初期,九江人开始在西江河段装捞鱼花、培育鱼苗。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朝廷下令,从西江上游的封川,到下游的都令,一百多公里范围内的鱼苗捕捞业均由九江人经营。明中期至清中期,九江鱼花业取得垄断地位,鱼花鱼苗远销国内外。至今,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九江传统鱼花技艺有预测、分辨、设埠、装捞、撇花、开鱼花、清塘、兑水放养、挑运鱼花、数鱼花等环节。其中预测、撇花、挑运、数鱼花几个环节很讲究专业技术,唯九江人深谙其道。
洪拳(南海洪拳)
洪拳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南海历代有铁桥三(梁坤)、黄飞鸿、林世荣、颜殿雄等对洪拳历史影响深远的武术名人。现今,洪拳弟子遍布南海各镇街,从南海走出去的洪拳弟子、传人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洪拳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实用,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彪的象形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流传较广的三套套路分别是工字伏虎拳(初级套路)、铁线拳(实践套路)、虎鹤双形拳(实战应用套路)。其他套路有五形拳、五禽拳和十二桥手等。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家具有三大流派:“广作”“苏作”和“京作”。广式家具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是中国传统家具流派中的重要一员。广式家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中国传统家具的特色,也借鉴吸取了欧洲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在家具造型和装饰纹上形成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广式家具制作工序流程众多,如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描金彩绘等,工艺流程主要有设计与选材、开料、木材部件处理、装饰、打磨上漆及装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