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的温暖
“95后”女入殓师:我热爱这个行业

“95后”女入殓师:我热爱这个行业
早晨8点,南海区殡仪馆冷库里空旷而静谧。一位身材瘦小、留着短发的女性,走进冷库,开始检查冷库的所有设备设施,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
9点,她拿起化妆刷,为遗体的清洗化妆做准备。
她是韩乐乐(化名),南海区殡仪馆防腐班的班长,党员,一名“95后”入殓师。
打粉底、抹腮红、涂口红……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韩乐乐来说,这看似普通的化妆过程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逝者留在人间的“最后一面”。
选择,源于热爱
为了让这“最后一面”平静、自然,韩乐乐需要深入了解、熟悉解剖、塑型、殡葬美容、整容、防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上妆,尽量将逝者面容还原成如同生前一般。”
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就是韩乐乐的工作间。在这里,她为逝者消毒、化妆,为逝者沐浴、清洁,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让逝者走得更体面一些。
上班时间,韩乐乐熟练地用镊子夹取一块医用棉,轻轻擦拭逝者面部,并仔细为逝者均匀涂抹粉底,擦上合适的口红,整理好衣着,等待家属前来确认……
死亡的发生,不分昼夜,不论年节。每天都会有几十具遗体来到这里。上述的工作,韩乐乐每天要重复几十次。
当有人问起,她是否害怕。“为什么会害怕,我热爱这个行业。”韩乐乐面带笑容地说,神情十分放松。
“热爱”是韩乐乐在谈及工作时最常提到的词,早在小学,她就坚定了自己想要从事殡葬行业的决心。
“有人想做科学家,有人想做老师,我只想做入殓师,这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职业。”彼时还年少的韩乐乐,参加一位关系亲近的奶奶告别仪式时,第一次了解到入殓师这个职业。
韩乐乐回忆,奶奶由于久病,去世时眼睛无法闭合,这对于传统家庭而言是不能接受的。通过入殓师的整理,奶奶的眼睛一点点闭合,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般。韩家人十分感激,韩乐乐也从中感受到入殓师的意义所在——“给逝者体面的告别”。
自此以后,入殓师就成为了韩乐乐努力的方向。“父母一开始不理解,但禁不住我从小就给他们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想法。”经过一番沟通,韩乐乐的父母最终也转变了态度。
时间转眼来到高考,为了让自己能十拿九稳地入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模考成绩一直稳过本科线的韩乐乐放弃了高考,选择参加该学院的单招。
“老师们都很不支持,觉得我可以去更好的学校。”面对劝说,韩乐乐最终还是怀抱着对殡葬行业的热爱,义无反顾地从内蒙古远赴长沙求学。
给逝者尊严,给生者抚慰
从民政学校毕业,韩乐乐如愿进入了她热爱的殡葬行业。
从事这个行业以来,韩乐乐见过的生离死别太多,有年过百岁的老人,也有刚出生的婴儿。并非每一位逝者都面容安详,有的逝者因受尽疾病折磨而面容憔悴,甚至狰狞;有的因意外等非正常原因去世,来时遗体已面目全非。
无论面对怎样的遗体,韩乐乐都会带着防腐班的10位同事,尽力为逝者修整入殓,尽可能让每一位逝者都能体面地与亲友告别,“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更是对生命的敬重。”韩乐乐说。
记忆中,她参与难度最大的一次化妆整容,是一具经过交通事故的遗体,因受损程度很大,他们历经几个小时将遗体恢复到正常模样。
令她印象最深的逝者,是一位20多岁的女孩。
“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家属要求给逝者穿上婚纱参加告别仪式。”女孩的离世,让她的家人久久不能接受。但遗体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家人不得不接受现实让她入殓。
当韩乐乐将女孩的遗体从冷柜中搬运出来时,女孩的妹妹拿来一支口红和一套婚纱,说这是女孩最喜欢的色号和裙子,希望韩乐乐帮忙给姐姐用上。
“姐姐最爱美了,希望她的最后一程也能漂漂亮亮。”
韩乐乐接过口红和婚纱,看着年纪相近的女孩,心想,一定要把她化得漂漂亮亮的,让她的家人心里好受些。
但女孩身体的温度太低,口红一直无法着色,韩乐乐心中也很是着急,和同事研究后,她拿起给遗体化妆的专用化妆品,开始调色。尝试多次,韩乐乐等人终于调出和女孩喜爱的色号相似的颜色。
韩乐乐记得,她们帮女孩穿上了婚纱裙,画上了精致的妆容,还在女孩的身侧放上了一个新包包。
“妈妈又见到你了,还是跟以前一样,比睡着之前还要漂亮。”化妆结束后,女孩的妈妈泪流满面地盯着自己的女儿,久久不舍得转开目光,而后不停向她说谢谢。
韩乐乐说到这里,感触颇深。她坦言,当家属说谢谢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很有意义。
“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宽慰。”能为逝者在这世上的最后一站画上圆满的句号,让家属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得到安慰,韩乐乐觉得这就是入殓师工作最大的价值。
工作5年,送走了多少位逝者,韩乐乐自己也说不清。“从没想过离开这个行业,只希望越干越好。”韩乐乐说。
让逝者体面地踏上人生最后一程,是她最温柔的表达。
文/珠江时报记者 郑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