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
课程多样 居民家门口上“大学”

■2021年7月,狮山镇社区学院总院揭牌。
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摄

■七甫社区学院根据当地文化,组织居民设计墙绘。
狮山大学城社区分院与企业、高校联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4月6日,大学城社区三楼迎来不少免费观看红色电影的学生、产业工人。
如何打造终身学习“新空间”,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狮山镇,以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全民教育、综合教育理念为基础的社区教育,成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狮山镇社区学院积极开发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涵盖党史学习教育、文化课堂、职工课堂、学历教育等650多节次课程,成为面向市民的一所家门口就能学习的“社区大学”。
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镇级层面有社区学校,村(社区)有社区学院,经济社有学习中心,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学习,享受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社区教育格局,在狮山已经形成。
狮山镇社区学院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并在75个村(社区)成立社区分院,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同时在有条件的经济社成立学习小组,形成覆盖全镇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狮山镇社区学院还以镇总院+社区示范性分院的推进模式,分年选取试点,通过“1+N+X”模式,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体系。“1”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思想引领类课程;“N”是开展社区治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志愿服务等社会治理类课程;“X”指依据居民自我发展需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兴趣发展、新媒体等文化发展教育课程。
擦亮社区教育名片
“我们这里的邻里中心不错,有什么困难,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今年1月20日,南海区区长王勇到狮山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来到状元社区困难群众宁女士家时,点赞了该社区“社·邻·家”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狮山,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创新打造了一大批接地气的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状元社区、罗湖社区的“社·邻·家”新型治理方式,共筑邻里情,让市民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石澎村的环保志愿者孵化基地,发展培育环保志愿服者,助力乡村振兴;官窑社区以“我与生菜会的故事”为主题,将非遗文化传承相融合,讲好狮山故事,传承文化美德……
立足地方实际,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狮山的社区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精彩格局。为让社区教育真正服务于民,狮山镇以社区学习中心为基础,学校课程为核心,地方文化为支撑,打造出特色课程,建构起覆盖全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学促进、以学促邻、以学促商、以学促治四大教育目标和一个学院一个品牌的特色社区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狮山镇社区学院还对市民游学乐学、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等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促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协调合作。2021年,全镇累计开展点心、烹饪、乐器、陶艺、折扇工艺等培训650多节次,培育了61名导师,服务居民两万多人次。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通讯员孙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