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医护八方驰援 同心守“沪”
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抵达上海支援疫情防控

■4月3日,第一批1100余名人员组成的山东省援沪医疗队乘坐高铁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 新华社发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河南医疗支援队以每10分钟1架次密集编队从郑州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我们4月2日晚上接到任务,立即选派医护人员集结队伍,做好准备,3日就抵达上海了。”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亓琴说,全院派出60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呼吸、重症、中医、院感等多个科室。
本次支援上海的医疗队中,有不少医护人员曾经多次参与抗疫支援任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20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2500万人做核酸,有他们的辛勤付出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
“把上海的病人治好,把我们的队伍带好!”
4日清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开舱,接收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收治前,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朱明华现场安排患者收治工作,明确收治流程。“必须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开舱后,一辆辆大巴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运送至舱门口,人员下车后进行信息登记并入住,医护人员一对一确认有无基础疾病和症状、是否有疫苗注射史等信息,再采取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59岁的后勤管理人员费永秀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舱后,她和另2名同事带领着50多位工勤人员忙碌在舱内,处置医疗废弃物,并帮助医护人员疏导患者情绪。“工勤人员必须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能多做的就多做一点。”费永秀说。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之前,上海已将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或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是迄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设计床位超15000张。来自天津、湖北和江西的医疗队近日将入驻并参与收治工作。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记者留意到,不少山东援沪医疗队队员的背包上挂着红色中国结,格外醒目。“这个中国结是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我们齐心协力击退病毒,也将好运带给上海!”
智能消毒、自主送餐
上海方舱医院里的科技力量
上海的方舱医院内,一批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正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并肩作战。
“小白你好!请给手消消毒!”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内,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路过正在工作的5G消毒机器人时,靠近机器伸出双手,很快就完成了一次消毒。
这种机器人搭载了紫外线灯、超干雾发生器和等离子空气净化等三大消毒模块,能在场馆内自由穿梭,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
据东浩兰生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批28台“钛米消毒机器人”已陆续进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多个区域,有助于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保障着医护人员的安全。
另一款“达闼5G室内多功能云端机器人”一次性可以装下20余份盒饭,并能自主前往指定位置,供患者自行领取盒饭,原先需要约20分钟的人工分发过程可以缩短为约5分钟。
参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上海电信工作人员介绍,方舱医院用网需求较为复杂,医护人员正常工作需要接入专用内网,院内收治的数千名患者需要和亲朋好友沟通,方舱医院指挥部门还需要依托高速稳定的网络对舱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在上海电信、上海联通、上海移动、上海铁塔等通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部署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4G/5G网络、光纤网络、云WiFi等搭配使用,让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各种机器人都能各取所需。
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为浦东临港方舱医院建设开发“数字孪生指挥舱”,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后,5G机器人采集到的多维数据能够实时处理、传输并最终呈现在综合指挥大屏上,助力管理人员高效决策,实现对方舱医院的高效管理。(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