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理念由﹃重形﹄向﹃重情﹄转变
代祭寄心语 指尖有相思

■西樵山福荫园工作人员为墓位敬献鲜花。

■在线上殡仪馆,市民可云端了解殡葬工作。

■工作人员系黄丝带祭奠逝者。

■九江大望山墓园为每个墓位敬献鲜花。

■丹灶永福园为所有墓位及骨灰格免费敬献一朵鲜花,代市民寄哀思。

■工作人员贴上市民追思卡片。

■墓园内挂横幅倡导云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
又是一年清明。
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佛山暂停了各殡葬服务机构的现场祭扫活动。人们对逝者的缅怀悼念,却未因场所限制而消减。在“南海网上祭扫”平台,人们用一朵花、一句心语、一片“云”寄托思念。截至昨晚,有近1.2万余人次在该平台祭奠先人,留言近2500条。此外,南海区殡仪馆推出720°全景揭秘人生“最后一站”,市民可“云端”了解殡葬工作,理解和支持殡葬事业。
20万枝鲜花免费寄心语
在南海华侨墓园,静穆肃立的每座墓碑前,都放着一枝菊花。这是今年清明期间,南海各墓园提供的免费鲜花代祭服务。
据了解,南海区民政局统筹全区11间殡葬服务机构,准备了20万枝鲜花,由工作人员为每个墓位及骨灰格位一一敬献。“虽然现场祭扫活动暂停了,但墓园内的鲜花、追思小卡片、荷花灯等寄托市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物件却并未减少。”工作人员说,疫情之下,更多人选择线上祭扫、鲜花代祭等方式寄托哀思,人们的祭扫理念正由“重形”向“重情”转变。
早在3月底,南海区民政局联合珠江时报推出“南海网上祭扫”平台,为市民献花、填写思念卡等祭祀礼仪服务一应俱全。南海各殡葬服务机构陆续把市民的心语收集,制作成心语卡,贴在心语墙上,让人们那份存于心底的慎终追远,在“云”端安放、释放。
据不完全统计,清明期间,南海有超过5万人次通过粤省事的“英烈在线祭扫”和珠江时报推出的“南海网上祭扫”等平台进行网络祭扫。其中,“南海网上祭扫”平台,吸引了1.2万余名市民祭奠先人,留言近2500条。
云端直面人生“最后一站”
4月5日清明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增进社会各界对殡葬服务行业的了解,塑造南海民政殡葬窗口良好形象,南海区殡仪馆推出720°全景揭秘人生“最后一站”,让市民“云端”近距离了解殡葬工作,理解和支持殡葬事业。
线上殡仪馆共设入馆大道、业务广场、办公楼、业务大厅-服务区、业务大厅-展示区、告别厅-2号厅、告别厅-3号厅、走廊、休息区、花海广场等10个展示场景,全面展示了人生最后一站。
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殡葬”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让人们重新认识殡葬行业。
南海区殡仪馆推出720°全景揭秘人生“最后一站”。“希望通过殡葬服务透明化展示,让市民全面客观地了解殡葬行业,消除市民对殡葬行业的误解和歧视。”南海区殡仪馆有关负责人表示,720°全景揭开殡葬行业的神秘面纱,弘扬积极的生命观,让社会理性认知生命价值。
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梁慧恩吴泳通讯员刘志雄图/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章佳琳郑慧苗陈时然钟梓泓练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