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粮仓变网红 重现岭南民国风
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开园暨文化艺术中心揭牌,助力打造“生猛出彩、粤潮桂城”

■桂城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开园。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南海新经济小镇。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扫码看精彩视频
“节假日可以去桂城哪些地方玩?”“除了千灯湖公园,我们还可以去桂城的乡村走一走!”3月31日,桂城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开园暨文化艺术中心揭牌,又一“网红”地标建成。
10多年来,桂城已成功打造了千灯湖、文翰湖、映月湖,被赋予了“造湖高手”的美誉。这些1.0版“网红”,不仅吸聚了流量和目光,更成为佛山城市建设的典范。寸土寸金的桂城,把下一个十年的重点聚焦在乡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
一个个产业项目、工业载体、生态湖都被打造成兼具流量、更能释放能量的“网红”地标,形成人流、产业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通过打造“生猛出彩、粤潮桂城”,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最终实现聚人、兴城、促产。
深挖本土文化打造岭南特色打卡点
85年前,四乡联围,夏漖水乡。河涌两旁,舟艇穿梭,籴米的、交粮的和前来加工生产的乡民贩工,往来热闹,兴旺闻名。
85年后,乡村振兴,焕然一新。水清岸绿,游人如织,艺术空间、婚庆礼堂、24小时书屋、咖啡茶饮各有特色,广佛闻名。
“这里距离五眼桥很近,如果撑一条小船就可以到达芳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一砖一瓦和水乡,竟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岭南风味。”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铿思维表达着激动之情。
同样激动的,还有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岑灼雄。“这个项目虽然不大,但我期待了几年。”岑灼雄说,如何让城市从冷冰冰、硬邦邦、刻板化的“千城一面”转变为重美感、强特色、有故事的“一城千面”,如何将城市独特文化和印记与经济发展融合起来、与年轻一代的喜好融合起来,是桂城一直努力的方向。
与桂城一贯擅长的人工造湖不一样,这次的“网红”城市升级,桂城决定要深挖本土文化。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就是一次全新尝试,这个坐落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点夏南一社区的文化项目,依托夏漖水乡自然环境,改造修葺米仓,重现岭南民国风情。
这里有原始生态的树荫水道和红瓦青砖的粮食仓库,还有钟面碉楼、米机钱庄、天然草坪、沿河码头、空中走道、吊桥拱廊、观景楼阁、乡村教堂、巷陌商铺、创意集市、藤蔓老树、石板广场、青砖墙体、亲水古井等景致。艺术空间、婚庆礼堂、户外仪式场地、拍摄场景、live-house、24小时书屋、咖啡茶饮、餐饮食肆等业态,把年轻人的喜好“拿捏”到位。
这里还有文化艺术中心,建有广东省首座油画家纪念馆——粮园油画艺术馆,为画家、学者及研究、收藏、爱好等人士提供文化活动、研究修学的场地。
从城区到乡村桂城“网红”地标频现
把镜头拉至夏南一社区的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上空,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夏南二社区也因“网红”的加持焕发新机。
夏南二社区的南海新经济小镇,从曾经的破旧厂房蝶变成如今的网红打卡点,除了有颜值、有城市标识度、有活力,更吸聚了季华实验室等科创顶流的创新力量。
作为南海中心城区,桂城土地开发强度已超60%。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实现更高效的利用?我们可以看到,桂城打造“网红”城市的轨迹,已从中心城区延伸至乡村。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产业项目和工业载体,夏南一和夏南二社区可能只是被遗忘的“城中村”。
近年来,桂城一方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整合岭南水乡、青山绿水等生态资源,为产业振兴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以人居环境建设和打造“四小园”,优化美化乡村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叠滘老街、夏漖粮园、南海新经济小镇等“网红”地标的建成崛起,让桂城的乡村迅速“出圈”,也让桂城更有辨识度。
打造“网红”城市实现聚人兴城促产
3月,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里的米仓艺术空间举办了一场“春日米墟”市集活动,吸引了2000多名市民打卡“趁墟”。“开业一年来,我们米仓的客流量超一万人次。”米仓艺术空间负责人叶丰说。在这之前,没人会想到,这个原本只有村民和出租屋租客出入的乡村,会吸引那么多人来游玩。
当前,桂城在建、将建的具有网红气质的大型打卡地标共20个,涉及岭南水乡文化、美食文化、产业经济、新兴潮玩等。按照深度还原历史场景,保留广府文化记忆点的建设重点,桂城计划以主题化、沉浸式体验满足大众对文旅消费的新需求,使其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成为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平台。
叠滘老街、夏漖粮园、爱车小镇、澳门城、叠滘老街、极限运动公园、“水上乐园”尖东公园、AI公园……桂城正把一个个产业项目、工业载体、水乡村道打造成兼具流量、更能释放能量的网红地标,形成人流、产业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
桂城以高标准的城市美学打造“网红”城市,还通过“网红城市品牌-美学梦工场”系列活动,邀请城市美学专家给街道领导上课,提升干部干事的艺术鉴赏力,让每一个产业项目、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公园更美、更吸引人,从而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最终实现聚人、兴城、促产。
桂城部分网红打卡地标
01
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
项目介绍:以喜文化为主题、融合艺术文化创意的精品园区
02
南海新经济小镇
项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产商研融合的综合性产业社区
03
爱车小镇
项目介绍:打造大型综合性汽车文化产业社区
04
澳门城印象小镇
项目介绍:打造澳门特色的葡澳文旅项目
05
永安旧圩网红水岸
项目介绍:打造体现老平洲特色的文创街区、南海休闲网红影视集散地和国潮岭南文化沉浸式主题园区
06
叠水小镇
项目介绍:打造社区共建导向下的文商结合体验区
07
桂城电竞梦工场
项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
08
灯湖西街
项目介绍:打造特色开放式商业街区
09
灯湖光亮工程
项目介绍:打造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景观夜游记忆点
10
怡海美食都会
项目介绍:打造成集休闲、泛娱乐、运动、餐饮、办公于一体的街区式休闲旅游中心
11
千灯湖创投小镇
项目介绍:珠江西岸创投中心的重要物理载体
12
佛罗伦萨小镇
项目介绍:打造意大利经典建筑风格,是国内领先的大型国际优质名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成为华南地区消费者时尚、旅游的新选择
13
夏西三联工业园
项目介绍:打造以“全龄素质教育、体育娱乐、创意办公、婚庆产业、城市休闲、文创体验”六大核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更新改造标杆项目
14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改造提升
项目介绍:打造玉器珠宝小镇名片、提升文化创意内涵、营造浓厚商业氛围
生猛桂城:既要“有筋有骨”更要“有根有魂”
如果说恢弘大气的千灯湖公园、直达天际的总部大楼等现代建筑是桂城的“筋骨”,那见证沧桑巨变的百年岭南粮仓、经历繁华变迁的平洲永安路旧圩等旧城老街,必定是桂城的“根魂”。
一
一座城市,首先吸引人的可能是前景,是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途,但最后留住人的是底蕴,是温度和归属感。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群广州人来到桂城夏南一社区,看到了民国粮仓的残垣、原汁原味的水乡,惊呆了。这些被村民们习以为常的一砖一瓦,被这群来自广州美术家协会的专家、企业家们视为瑰宝。
正如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岑灼雄所说的,城市除了要有高大上的高楼林立,更要有精神内核和文化自信。
全新开放的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是一个有温度、有味道、很地道的开放式街区。20世纪30年代,这里水陆便利、兴旺闻名。经过近百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古老的粮仓建筑,更是一种城市独特的文化、乡愁与回忆。
桂城运用美学场景,把夏漖粮园打造成街区式、沉浸式的文化空间、社交空间,让百年旧粮仓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让乡愁与记忆永续留存。
让老街重新焕发新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验着执政者的格局、魄力,甚至审美能力。作为广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永庆坊要实现从“网红”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增益。这也是桂城未来要努力的方向。二
做得了城市客厅,留得住百年乡愁,桂城把年轻一代的喜好“拿捏”到位了。
岑灼雄说,要让城市从冷冰冰、硬邦邦、刻板化的“千城一面”转变为重美感、强特色、有故事的“一城千面”。要将城市独特文化和印记与经济发展融合起来、与年轻一代的喜好融合起来。
今年,桂城还将有5至6个网红打卡点陆续建成开放,包括旧圩网红水岸、叠滘老街、德鸿文汇二期等,皆是在地性强、个性化十足、消费体验独特、社交属性满满的新型产业空间,也是充满特色清新的本地味道、又极具时尚开放与生机活力的城市空间。
打造“城市客厅典范、总部经济样板、广佛同城标杆”,是区委区政府赋予桂城的重要使命,在此基础上,桂城自我加压要打造“科创都市顶流、人才集聚高地”。我们期待,一个更丰满的、更有生命力的生猛、出彩的桂城可以尽情“绽放”。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通讯员周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