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2月2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2022年我国将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
    • 历经不凡 更显非凡
    •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 交通大会战成绩亮眼 十大民生事全部完成
    • 2022年南海区两会 1月3日至5日召开
    • 《活力,从路开始》特刊今日出街
    • 一张“网”上的 南海智慧养老之路
    • 天气很冷 南海很暖

    第A02版:要闻

    • 专业市场改造 大沥敢于尝“鲜”
    • 村民踊跃撑村改 早早填写表决书
    • 丹灶吹响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号角
    • 电池产业链技术 精英齐聚佛山论道
    • 四部门联合夜查 遏制尾气污染

    第A03版:要闻

    • 基层治理探索 九江经验“出圈”
    •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发展基础
    • 拥抱数智化 赢发展机会

    第A04版:深度

    • 历经不凡 更显非凡

    第A05版:要闻

    • 推动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良性互动
    • “污水零直排区”验收通过
    • 助力陶瓷行业 实现“双碳”目标
    • 佛山市汇江混凝土有限公司码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第A06版:要闻

    • 一张“网”上的南海智慧养老之路

    第A07版:要闻

    • 天气很冷 南海很暖

    第A08版:天下

    • “稳”中求进 真抓“实”干 守正创“新”
    • 金融知识进乡村 守住百姓钱袋子
    • p27

    第B01版:特刊

    • 活力 从路开始

    第B02版:特刊

    • 六大道路项目全面通车 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第B04版:特刊

    • 织密城市交通路网 畅通城市发展动脉

    第B06版:特刊

    • 这3.96公里 拉近了他们和家的距离

    第B07版:特刊

    • 新工艺“挑大梁” 巧施工“不添堵”

    第B08版:特刊

    • 路畅! 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 数字报首页

A07:要闻

城市有温度、市场人气旺、花农卖花忙……

天气很冷 南海很暖

2021年12月28日

    ■灯湖社区党员志愿者、灯湖三小师生合力将旧衣物搬上车。珠江时报记者/丁当摄

    ■天气寒冷,民警坚守在执勤一线。

    受访者供图

    ■花农对年桔进行修剪。 珠江时报记者/马一右摄

    ■在南海里水万顷洋百合花种植示范基地的保温大棚内,百合花含苞待放。     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摄

    年末最强冷空气来袭,昨日南海最低气温低至7.4摄氏度。天气虽冷,南海却很“暖”——户外工作者坚守岗位,彰显城市温度;市场人气旺,羊肉等菜品销售“火爆”;花农忙着卖年花年桔,期盼能卖个好价钱;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旧衣物回收,在寒冷的冬日里传递温暖……

    城市有温暖  他们不畏寒冷默默坚守岗位

    总有那么一群人,不惧寒潮,坚守一线,为城市的有序运转而默默奉献。

    “什么人一下雨、一刮风就要往屋子外面跑?就是天气预报员。”这是南海区气象局天气预报员庞绮汶的一句调侃,也是他们面对恶劣天气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真实写照。从26日早上8时30分到27日早上8时30分,连续24个小时,庞绮汶在岗位上实时播报了25条气象信息。

    播报天气,除了根据数值模式、天气实况外,还要依靠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及时订正天气预报结论。“这次冷空气主要以湿冷为主,由于降雨的影响,日温差比较小,白天的气温升不上去,体感寒冷,我们能做的就是突出这次湿冷的重点,让大家做好防雨防风防寒的准备。”为了让市民更直观感受到风力大小,庞绮汶还特意拍摄了一个视频发布在官方平台上。

    “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盯着数据看,会越坐越冷。”庞绮汶只能趁着上洗手间的功夫,活动一下身体,让自己暖和起来。“作为气象人,不管多苦多累多难,都要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减少转折性天气对市民的影响。”庞绮汶说。

    城市的有序运转,离不开城市美容师们的付出。清晨4时30分,天还未亮,寒风凛冽。此时,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但彭姨已经骑上单车,直奔工作区域。她是一名负责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同时也是这座城市起得最早的人。

    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彭姨拿起扫把熟练地将各个角落的树叶和垃圾扫到一处,再用簸箕装入垃圾车。

    扫完一轮,已到了上午9时,彭姨这才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一下喝口热水。尽管鼻子被寒冷的天气冻得红通通的,一双手也被冷风“刺”得干燥开裂,她却毫不在意。“我的工作就是为市民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彭姨笑着说,在这个岗位上干了20多年,这点寒冷不算什么,她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寒潮下同样坚守岗位的还有警辅人员。昨日上午8时30分,正值上班高峰期,南海交警大队机动中队民警黄德智便已开展巡查工作。他说,寒潮带来的风雨会使地面湿滑,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夜晚,容易造成拥堵,引发事故。从26日至27日,黄德智一直待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顶着寒风,黄德智出勤没多久,手指已经被冻得通红,只能靠双脚不断踩地取暖。“就算天气再恶劣,我们也要坚守在路面,全力以赴,保证市民的出行安全。”黄德智说。

    寒潮来势汹汹,露宿街头人员如何安置?昨晚,南海区救助站联合丹灶公共服务办、西樵公共服务办和“让爱回家”义工组成巡查小队,在丹灶、西樵等地开展巡查工作,对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落人员以及露宿街头的务工人员给予帮助。

    “要不要进救助站避避寒?那里有热食。”“这些冬衣穿好了,不要感冒了。”……在丹灶汽车站旁,工作人员为露宿街头人员披上棉衣,并细心询问他们的状况。夜越来越深,天气越来越冷,寒风中,他们仍在忙碌着,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我们提前准备了充足的寒冬救助物资和防疫用品,包括棉被、棉衣、手套、方便面、饮用水、口罩等。”南海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叶镇棠介绍,各类流浪乞讨人员进站后,都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救助,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

    寒潮之下,像这样坚守一线默默奉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毫无怨言,用责任和奉献守护这座城市,不断传递温暖。

    市场人气旺  菜品物价稳定羊肉较为畅销

    天气寒冷,市民关注的“菜篮子”是否受到影响?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下称“中南市场”),了解主要菜品的供应情况和价格。

    在市场内的羊肉档,记者看到,很多市民前来购买羊肉打火锅御寒。“天气很冷,来买点羊肉回家打火锅,吃着暖和。”市民何雯珍说。

    记者了解到,寒潮来袭,导致羊肉进货价上涨,零售价格也稍有涨幅。以羊排为例,昨日下午的价格为45元/斤,比平时高出2元/斤。

    而在水产品铺位中,大闸蟹的价格比平时有所下降。平时15元1只的大闸蟹,昨日只要13元1只。“天气冷,吃大闸蟹的人比较少,所以就便宜点卖了。”某水产铺老板说。

    在蔬菜铺位和豆制品铺位,记者都询问了部分菜品的零售价格:冬瓜零售2元/斤,油豆腐零售7元/斤。前来买菜的市民和档主都说,蔬菜和豆制品的零售价格基本与平时持平,没有受到此次寒潮影响。

    中南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气寒冷对市场商品销售影响并不大,一些商品价格涨跌也在可控范围内。市场方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进货上游出现极端天气,导致进货价格上涨或缺货,市场方将及时汇报上级部门并进行调控,为商铺联系其他产地或供应商。

    花农卖花忙 花果无惧寒潮正待售田中

    寒潮来袭,鲜花、年桔等的生长、销售情况如何?昨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位于狮山镇狮中村的森威园艺花场、贵州花果场,了解到当下寒潮对花果的生长与销售影响不大,各类年花年桔正“待售田中”。

    “花场今年种了约30亩的各类市政用花,如万寿菊、木春菊、洋凤仙、孔雀草、三色堇、石竹、波斯菊等,一共10多个品种。”森威园艺花场花农苏国威介绍。

    现场可见,寒风吹过,鲜花迎风微摆,风姿绰约,甚是喜人。另有一部分鲜花在保温棚内,也是开得五颜六色,犹如一个天然的调色盘,煞是好看。

    “寒潮对鲜花销售影响不大,但疫情对花市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苏国威说,疫情发生前,市政用花量很大,另外公园、楼盘等也有很大的用花需求,鲜花一上市基本就会被订购完。但如今元旦临近,仍有大量的鲜花“待售田中”,“现在花开正盛,欢迎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来现场看花。”

    而在贵州花果场,朱砂桔、四季桔、金桔、金蛋四大品种年桔正值上市时节,一株株整齐地摆放着。贵州花果场花农何非介绍,他在狮中村种植年桔已有10年,今年种植面积约14亩,大小年桔约4000株。

    “今年的年桔很漂亮,大家买回去后,在清明节前基本都不会掉果。”何非说,除非遇到霜冻、大风大雨等特殊情况,否则一般情况下天气对年桔生长影响不大。

    而在南海里水万顷洋百合花种植示范基地,30亩百合花正含苞待放。该片区百合花种植负责人李淑霞说,片区百合花品种多,大部分以高端花卉为主,比如普拉芬多、星光、黄天霸等,种源均为荷兰百合,这也意味着种植成本相对较高。“算上人工等,成本会达到14元/株。”

    李淑霞负责的这片30亩百合花种植区,里面有着大大小小的农户,他们是以承租的方式参与种植,买卖自负盈亏。

    “好在我们收到了预警,目前还没有农户反映种植出现亏损。”原来,自25日南海区发布寒冷黄色预警以来,南海区、里水镇相关领导先后来到该基地,指导农户做好相应花卉御寒工作。记者现场见到,百合花种植区内搭建起了保温大棚,在花卉上方3米处,还统一盖上了一层半透明塑料“被子”。李淑霞说,这层半透明塑料薄膜是对花卉进行热面补充,寒潮过后,他们还会及时为花卉施肥,适当补充营养,确保每株百合花健康开花。

    “预计不会影响年花销售。”李淑霞说,相比花卉种植,她更担心天气及疫情的反复,会对年花销售造成影响。她认为线上引导、线下分批采购的方式,可以帮助市民在避免聚集的前提下,购买到心仪的花卉。对此,里水结合5G技术,通过微信小程序,搭建了花卉线上销售平台,帮助花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冬日送温暖  回收万件旧衣物师生携手传递爱

    昨日,桂城灯湖社区、灯湖三小联合广州普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衣旧有爱,聚爱灯湖”旧衣物环保回收活动。活动共回收10034件旧衣物,将循环利用,送给有需要的人。

    “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们303班的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加。一方面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为践行低碳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收旧衣物,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垃圾分类、环境美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感谢社区和校方支持,赋予旧衣物新的生命。我们会继续携手群众,科学回收处理旧衣物……”现场,在灯湖社区党员志愿者、灯湖三小师生及广州普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等的共同努力下,一袋袋打包好的旧衣物被有序运上货车。

    灯湖三小校长凌燕表示,通过政企联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种下低碳环保的种子,“我希望每位同学都成为社区的‘环保小卫士’,向身边人传播环保理念。”

    “回收的旧衣物将加入旧衣回收链,变成再生资源重新加以利用。”灯湖社区党委书记包杰介绍,本次活动也是灯湖社区对“以废代捐”新公益资助模式的一次探索。据了解,旧衣回收是围绕社区基金制定的系列活动之一,社区希望以“互联网+环保+公益”的新模式,打造出以废代捐环保公益新生活平台,用小资源撬动大资源,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并可持续发展,让“从社区中来”回到“社区治理中去”,助力灯湖社区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慧恩马一右丁当谢轲刘伟鹏通讯员黄启能黄思琦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