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队长马建华:
做义工就是我最重要的事业

■马建华(左一)和南狮救援队队员参加每周的救援培训。图为队员准备下水进行桨板救援训练。

11月18日一早,佛山市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以下简称“南狮救援队”)队长马建华一如往日,来到小塘中学小学部开展校园护畅行动。他这一坚持,就是7年。
马建华的身影近日还频频出现在狮山镇的防疫支援场合中,如在小学生集体接种新冠疫苗时,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今年7月中下旬,河南发生洪灾,他快速组织队员千里赴豫,连续六天五夜展开救灾行动,前后救出上千名受灾群众,受到当地政府和人们的称赞。
面对这些感谢,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迅速组织队员千里赴豫救灾
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侵袭,严重灾情引发全国关注,更揪住了马建华的心。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作为救援队队长,我义不容辞,必须快速行动起来!”马建华说,当晚他迅速确定了次日组织队伍前往灾区救灾的方案。
21日上午一早,马建华就在南狮救援队队员群发布招募令,不一会儿就收到数十位队员的踊跃报名。他选出20多名救援经验丰富的队员作为救援第一梯队成员,下午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具体支援细节。当晚8时,他便率领第一梯队成员,开着6台救援车,搭载着3艘冲锋舟、若干件救生衣等救援装备,从佛山南海出发,横跨4省共计约1500公里,星夜驰骋赶往受灾点实施救援。
路上奔波17个小时后,救援队到达河南郑州。“目之所及,到处狼藉,很多路面、小区、村庄都被大水淹没。”马建华说,他们没来得及休息,立即投入到救灾“战斗”中。
“来到郑州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不眠不休开展救援,饿了就吃干方便面。”马建华说,次日接到当地安排,他们从郑州转战到另一个城市新乡市进行救灾。
马建华回忆,那一天,南狮救援队在新乡市成功转移群众250多名,其中最小的出生仅10多天,最大的已有101岁高龄。
就这样,马建华和队员们在河南救灾六天五夜。在他们返回佛山时,车辆经过当地一座大桥时,群众自发前来送别,不少人还哭着大声道谢。
“那一刻,我忍不住掉下眼泪。”马建华说,面对此情此景,他带头唱起《团结就是力量》等爱国歌曲,带动了现场人人开声齐唱。
每周专业集训确保高效救援
南狮救援队在河南救灾中展现出过硬、高效的救援水平。但实际上,这支救援队伍彼时才成立不足7个月。
“2020年底我和陈梦斌组建成立救援队时,成员就以退役军人为主,因为他们拥有更强的纪律性、专业性和思想觉悟。”马建华说,目前救援队拥有活跃队员350多人,其中超60%是退役军人,而在退役军人中又有约95%是企业家。
更重要的是,马建华极其注重队伍的日常训练,每周日在南海丹灶的训练基地开展水陆空联合救援、无人机救援训练、应急救援知识和实操培训等。每个季度,还至少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联合救援演练。
“每次参训,我们不仅要求队员积极报名,也欢迎他们带家人朋友一起参训。”马建华从事义工20余年,参加专业救援也有10多年。他认为,社会救援不应该只有专业救援队,还应发动群众全面学习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每天风雨无阻从事志愿服务
除了组建专业救援队,参与抗灾抢险救援工作,平日里,马建华也从未闲着。做志愿服务已成为他的事业和当前主要工作。
每天早上7时,他会来到小塘中心小学部校门前,与小塘中学义工队10多名家长义工一起,开展校园护畅行动。“我小孩现在读初中了,但我每天依然坚持过来值守。”马建华这一坚持,就是7年。
在协助防疫工作时,马建华也是“有求必应”。11月9日,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小塘院区为狮山镇小塘小学生们接种疫苗,急需志愿者帮忙。马建华得知后,立即组织南狮救援队22名队员加入支援行动。当天,气温骤降,他和队员们提前到达现场,迅速熟悉工作流程,引导家长和学生有序排队,并对登记流程等问题进行解答。而此前,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集体接种疫苗,马建华同样带领20名队员参加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并且还携带着最新抗疫用具“深紫外线杀菌仪”来到现场,为师生和医护人员保驾护航。在全体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下,2400多名学生仅用时5小时30分就完成了疫苗接种。
像这样的支援防疫、抗险救灾、校园护畅,马建华不知参加了多少次,用他的话来说,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去。他不仅身体力行从事志愿服务,更每年都将自己部分投资所得用于公益支出,并积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对我来说,公益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做义工就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社会事业。”
文/珠江时报记者马一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