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无物管 热心街坊一起管
桂城街道同德社区不断壮大“创熟”力量,多形式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楼长、志愿者们值守楼栋出入口。
桂城街道同德社区管辖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近2.8万人,内设20个生活小区,其中新旧小区所占比例相当。同德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服务,‘创熟’推动基层善治”的治理思路,以多方联席会议等形式直面治理难题,积极探索社区精细化治理,完善社区党委全面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治理格局。
老旧小区华丽变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由于楼栋出入口众多,南五路片区几栋开放式居民楼成为了同德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考验。
谁来把控出入人员类别?谁来收集行程信息?同德社区党委想到了楼长。于是,从大年初二开始,针对开放式小区,社区党委发动了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18位楼长,实行包楼联户。通过楼长派发小区居民出入凭证,居民登记人员信息,层层织密疫情防控网。这些开放式的居民楼实现了连片管理,只留下一个主要出入口,由楼长、志愿者和治安队员实施三班制全天24小时值守,原本开放管理的旧楼变成了一个“安全岛”。
南五路片区楼房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没有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历经岁月,小区出现墙体剥落、管道堵塞、道路破损等问题。自2017年起,同德社区党委以创建“熟人”社区为抓手,发动小区党员、热心居民组建楼长志愿服务队,动员街坊邻里成为“创熟同路人”,形成小区自治的坚实力量,解决了楼栋卫生等各种问题。
老旧小区的治理见证了“创熟”的力量。为了改善无物业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同德社区党委推动南五路ABC小区纳入2021年桂城街道老旧小区的改造范畴。
“这条排污管应该在邻居的单车房里,我联系业主让他开门。”
“各位邻居,现在正在改01、02户型的化粪池,请大家暂停厕所使用。”
“小区改造完成后,如果没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好的环境很难长时间维持,我支持引入物业公司。”
……
不论是改造现场、业主微信群里抑或是协商会议上,楼长和热心业主们都用实际行动支持旧改工程,与社区党委共同书写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协商共治情景,共同描绘改造后的小区管理蓝图。
搭建平台解决诉求
“车位少、停车难”是很多小区住户的烦恼。最近,得益于多方联席会议,海景花园小区的住户有了平等参与车位抽签的机会。海景花园小区是同德社区的一个旧小区,由于建造年代早,缺乏规划,车位已不能满足住户需求。
同德社区党委收集居民诉求后,在海景花园小区多次举行多方联席会议,通过搭建平台,让不同诉求的居民、楼长和物业进行充分沟通。最终,“联席会议”确定了业主以每半年重新抽签一次的方法来分配车位,小区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停车秩序。
海景花园停车位问题的解决便是社区党委推动小区多方联席会议发展,确保群众诉求有渠道、参与有平台的成果。“联席会议”以小区党支部为支撑,定期组织小区党员、楼长、社团组织、小区物业服务团队等多方组织召开会议,引导参会人员按议事规则积极讨论,建言献策,最后得出相应解决措施。这种议事机制陆续解决了小区绿化、停车规划和小区卫生死角等问题,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除议事机制外,同德社区还积极探索党员骨干示范带动机制。该社区将在中海千灯湖1号小区进行试点,推动该小区28名支部党员和69名机关报到党员回归所居住的楼道进行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楼道户联系党小组,密切邻里联系,不断深化小区三级党建网格服务效能。
2021年5月26日,南海区召开“创建熟人社区”推进会,正式发布《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指出今年会在各镇街共20个社区进行试点“创熟”工作。事实上,作为排头兵,桂城街道早在2011年便针对社会碎片化、个人原子化带来的社会治理难题,提出创建“熟人社区”的目标,在包括同德社区在内的全部城市社区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打造了“楼长制”、邻里节、书香文化等服务品牌。经过十年沉淀,桂城各城市社区凝聚街坊会、自治小组、楼长等基层自治力量,已协调处理邻里矛盾1314宗、解决小区卫生问题1088个、协助破解治安案件173起、完成公共设施维护1743处、解决安全问题341个、破解停车难问题511起。
文/珠江时报记者薛紫琪通讯员林锡楷王小姬(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