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1月1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我国拟规定不得将人脸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个人身份认证方式
    • 产业园区装上“红色引擎”
    • 法治讲座送知识 现场咨询解难题
    • 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
    • 强调合作应对挑战推动区域经济复苏
    • 导 读

    第A02版:要闻

    • 推动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 桂城叠南队时隔两年再夺冠
    • 桂城农贸市场上演“变形记”
    • 22支队伍角逐多家南企获奖
    • 专家讲座传技巧教你辨别青铜器

    第A03版:经济

    • 玉器“上云”销往全球

    第A04版:要闻

    • 从三级办学到品质教育 南海教育始终走在前列
    • 这样学党史 “走新”又“走心”

    第A05版:镇街

    • 新和稻香飘 农民笑声扬
    • 本周起拆除中区社区侵占河涌违建
    • 学习金箔锻造 感受非遗魅力
    • 市民投诉污水外流 部门当天疏通解决
    • 巡查发现围栏倒伏三天完成修复加固
    • 友邦佛山罗丽烽:选对跑道,让人生更幸福

    第A06版:教育

    • 狮山拟开展素质拓展课后服务
    • “童”心“童”声秀才艺送祝福
    • 教培机构纷纷转型素质教育
    • 5支同分队伍展开激烈交锋
    • 狮山高级中学学生文化中心启用

    第A07版:健康

    • “铅衣战士”的“介入”人生
    • 有些头痛可能是大病前兆
    • 道路交通事故扣留车辆公告
    • 道路交通违法扣留车辆公告

    第A08版:天下

    • 遇到这种“好心” 请特别小心
    •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减轻“甜蜜的负担”:糖尿病健康管理这样做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A08:天下

减轻“甜蜜的负担”:糖尿病健康管理这样做

2021年11月15日

新华社发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何增多?患者健康管理该从何入手?血糖正常人群如何做好预防?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何增多?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其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至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从2000年的2000多万增长到2021年的1.4亿多。

糖尿病患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波认为,一是饮食习惯、肥胖、环境等因素导致新发病人数量增加;二是治疗水平提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存量患者数量增加。

张波介绍,近年来,我国新发糖尿病患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两头”(老年人和年轻人)突出,糖尿病也“盯”上了年轻人;二是农村糖尿病患者增多,城乡差别比过去缩小。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半数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而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比较低,糖尿病并发症管理有所欠缺。

不过,通过远程管理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等新手段,患者可以节省就诊时间,提高就诊频次,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而一些新仪器和药物的使用也促进了糖尿病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该从何入手?

“血糖监测需要精细化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士后刘艺文说,指尖血血糖的基本监测点为空腹、三餐前和餐后2小时,如存在夜间低血糖风险,可酌情加测睡前和夜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3个月监测一次。

此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监测需要综合管理。刘艺文介绍,眼底、肾脏、心血管、神经系统因长期“泡”在“糖分超标”的血液中,会逐渐出现病变。这被称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影响“糖友”生活质量和寿命的罪魁祸首。因此,每年应进行一次评估,通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功能、肾脏超声评估糖尿病肾病,通过眼底检查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应定期复查血压、血脂和尿酸。

控糖食谱什么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说,主食可选择升血糖较慢的碳水化合物,少吃粥等流质主食,适当多吃非淀粉类蔬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减少精加工谷类摄入,尽量少油少盐。“无糖食品”“0糖饮料”并非不含糖,大量食用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且不易控制。

控糖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玉秀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等。存在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的患者禁止运动,待病情稳定、专科医师评估无禁忌后,才可逐步恢复运动。

此外,患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切勿自行盲目减药或停药。

血糖正常人群如何做好预防?

除了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健康管理,血糖正常人群也要注重早期预防,防止变成糖尿病前期。

张波介绍,有一个概念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叫做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有5条诊断标准,即高血压、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低、血糖异常,其中3条达标就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没有血糖异常的人如果其他4条达标,就可看成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个体,需提高警惕。”张波提醒,其实只要有1条达标,就要引起注意。

专家介绍,如果某人直系亲属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那么自己也存在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这部分人群如果已经是糖尿病前期,就要积极预防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维持健康的体重、血压等指标,这样,患病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幅下降。

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奶茶等含糖饮料。张波说,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诱发并加重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难以控制,持续增高,使人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

控糖不应等于“恐糖”。糖分是人体获取能量的最主要来源,如果完全不摄取糖分,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脱发、产生皱纹以及情绪低落,甚至伤害到神经系统。一些人控糖过度,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走向极端会发生低血糖。甚至有的人为了变瘦拼命控制饮食,最后导致厌食症。

专家提醒,科学控糖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需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加强身体锻炼,如此才能消耗多余脂肪,提高基础代谢率。

(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